她是一名身材瘦弱、无法行走的残疾人;她常年靠双手套着拖鞋爬行前进;她经营着一家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肉牛养殖场,圈养肉牛130余头,年经营收入达百万以上;她带动着周边23户残疾人养殖肉牛致富。
在屏山县大乘镇,她是一个“传奇”—— 她就是屏山县犇犇肉牛养殖场的负责人潘远香。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自然也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我们的人生可能会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选择坚强。”潘远香说。
她3岁时因为生病最终导致双下肢瘫痪,成了一名肢体二级残疾人。家里的兄弟姐妹多,父母又忙于农活,对于她实在无暇照顾。母亲白天把潘远香放在一个箩筐里托付给邻居一位老人看护,干完活后才接她回家。“因为父母每天都要在坡上干活,很晚才能给我清洗身子和换尿布,时间长了我下半身基本上都溃烂了。”潘远香说,因为家境原因和她的身体状况,过早的培养了她勤劳坚韧的品格。她在5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做饭和干家务活,从小就有了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7岁那年,家中发生了火灾。独自在家的我大喊‘救命’,却没有人前来。等到家人赶回来救火时,我都不晓得自己如何从房子里爬出来的。大概是求生欲望强烈吧,我从此学会了用双手‘走路’。”
同龄人相继去上学了,潘远香却只能在家和孤独相伴。转眼9岁了,潘远香读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试着向父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几经坎坷和波折,潘远香如愿进入了学堂,并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了家人和老师,成为大家喜欢的“乖娃娃”。“我一直读完了高中,还上了技校。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家人特别是妈妈的无私关爱,得到了许多老师的帮助和照顾。成长过程中,我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微笑,更学会了坚强。”潘远香说。
潘远香2003年高中毕业后,先后又去学习了电脑和会计知识。2005年开始和人一起做家装,她主要从事设计工作。“我们是典型的‘游击队’,做熟人的活以及他们介绍的家装,几年下来还是攒了一点钱。”
潘远香说,她2006年尝试养鸭,辛苦了一年最终血本无归。“亏了几万元,都是借的,压力太大了。”正当她情绪极度低落的时候,她当年成家了。原本应该沉浸在婚姻的喜庆之中,丈夫却在她怀孕期间离家出走,至今没有消息。谈到这里时,潘远香神情显得非常凝重。“儿子现在9岁了,送在我妹妹那里读书。家庭的事情都过去了,我现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养殖场。”潘远香对于家庭的变故不愿多谈。“儿子出生后过得十分艰苦,我的身体情况不好,连背他都困难。在家人的帮助下,孩子慢慢长大,也十分健康,这是最让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长大了,我这个残疾妈妈给他带来了自卑情绪。我必须学会坚强和乐观,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须搞好自己的养殖场,让孩子今后以妈妈为骄傲。”潘远香说话间透露出坚毅。
儿子2岁时,潘远香把他送到了幼儿园。几年时间里,潘远香搞装修、养鸡鸭,事业上最终都没有起色,还负了债。“受到打击,我好长时间都没有回过神。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个环节,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上天已经对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还是要乐观面对生活的重担。”潘远香说,她又重回原点,脚踏实地重新从事自己的装修行业,其它的就不要去乱想了。
2012年,她开始四处了解和学习肉牛养殖,还专门请教了畜牧部门专家。说干就干,在亲朋好友和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养殖场2013年在她老家动工建设。“现在已投入了200多万,除了养殖场建设外,肉牛的本钱很大。”潘远香说,养殖场目前有42头肉牛,还有75头分给了屏山的农户喂养。
潘远香说,她最大的心愿是带动附近村民特别是残疾人共同致富。“养殖场今后繁殖的小牛将送给乡亲们喂养,我提供技术和饲料支持,并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长期在8—10月之间,乡亲们每头牛能赚5000元左右。”潘远香告诉记者,如今,肉牛专业合作社已经成立,他们走上了养殖场加养殖户互惠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市场前景良好。
潘远香的想法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58岁的村民潘洪清说,潘远香虽然残疾,但干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养殖场的时候,我和其他村民经常来帮忙,我还借了2万元给她。我今后也准备养几头牛,这样既能照顾家里,每年也有上万元的收入,不必出门打工了。”
潘远香的肉牛养殖场带动了23名周边残疾人发展肉牛养殖,残疾人家庭年增收1万元以上。潘远香身残志坚,自强创业,她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同时带动周边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村民发展肉牛养殖,帮助他们共同致富,将自立、自强的道路向着更加广阔的天地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