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现有只鹦鹉停在窗台上,奄奄一息的,也不怎么飞得起来,都以为快不行了。带进屋里吃食吃了好久,精神好了,也能飞了。看来是饿坏了。
赶紧学习关于养鹦鹉的知识,看看怎么照顾这个新朋友。
这家伙小米、玉米渣、菜叶都吃,不过它的主要食物是谷物,可能是因为在人工饲养的环境里长大,也因为城市环境里难以找到合适的食物,据说大多离开饲养者的鹦鹉都没办法存活。所以,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就把它留下吧。
有人觉得把鸟儿养在笼子里挺孤独的,就有了手养和散养。这两个概念我是今天第一次听说。
手养我的理解是鸟儿会习惯并喜欢和人亲密接触。需要从幼鸟期开始照顾它,让鸟儿会和人建立信任和情感,它会很喜欢和人互动,会粘人,会接受人抚摸,也喜欢朝主人身上跳。简直就跟小猫小狗一样啊。
散养就要给鸟儿更大的活动空间,比如可以在人居住的房间里飞。但也带来了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比如:
粪便可能会拉的到处都是,清理起来会更困难;牡丹鹦鹉不怕人,也就不会躲避人,有时候跑到人脚下,或者飞到床上没被发现,就会被无意中踩到压到,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另外,它们还会用尖锐的喙啄东西,轻则损坏家具物品,重则啄坏电线引起触电火灾……
那养在笼子里就没问题了吗?也不是,要多和它玩,多和它互动。否则孤零零的小鸟可能就抑郁了。看来养鸟跟养娃一样,不单是解决了吃的住的这些物质层面的需求就可以了,鸟的心灵世界也需要关照啊。
深深感到养一只鸟的责任也很重大啊。不过呢,这个才来我们家半天的小可爱也给我们带来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大人孩子都开心的很。今天孩子早早的洗澡睡觉了,连故事也不听了,说怕吵到睡觉的鹦鹉,也想要明天早早起床看到它。我坐在这里,打开知乎继续搜索关于牡丹鹦鹉的信息,也回忆起很多童年时候养小动物的经历。这种是种奇特的感受,大概可以被叫做和生命的连接。
第一天在我们家过夜,女儿和爸爸给它做了一个简单的房子
第二天
说牡丹鹦鹉胆小又好奇。还真是。今天给它买的笼子到了,它站在笼子的横杆上,一见有人来就往旁边退。如果继续靠近它,它会害怕的发出叫声。不过慢慢的也在适应,最开始只敢吊着吃东西,后来敢站在食盒上吃了。放了个纸筒和勺子进去,它会去啄,也会偏着头看。是个好奇宝宝。
今天也能分辨出它的几种叫声了。害怕的时候叫得声调很高,急促的两声。再惹毛了会压低声音像鸡一样咯咯咯的叫。它心情好时,会回应我们飞吻的声音。听起来也像是飞吻一样。
希望过几天它能适应这个新环境。
20200517 第四天
和我们越来越熟悉了,看到有人过去,也不会躲到一边了。
可以吃手上的食儿了。
吃葡萄要吐葡萄皮儿,吐的到处都是。
20200530 每周出来放风
平常没有更多精力照顾它,周末上午就打开笼子放个风。它也乖,出来巡查一圈,饿了就跑回笼子吃食去了。
对它什么时候能上手已经没有期待了,它开心就好......
20200610 你是一只有性格的鸟
关于吃东西这件事儿,你是认真的。
遇到喜欢的就大吃特吃,比如菜叶子。
吃腻了就把食盆搞翻,吃了两天小米,不吃了,搞翻。吃了两天玉米,不吃了,也搞翻。
一看到我们吃饭,它也跟着吃。一日三餐还是很规律的。
20200611 伯劳雏鸟
下班路上,同事从一群孩子脚下救下来的,鸟窝都被拆了,好可怜。咨询了专家,说是伯劳。现在精神状态不怎么好,希望能够活下来。
20200612 小伯劳没能活下来,难过
20200612 区分牡丹鹦鹉的公母
按照这个来比对,那么,我家这只是个哥哥咯?
20200626 居然学会越狱了
连续三天,每天都能从笼子里逃出来,真是聪明。
第一天,是因为喂食后笼门没关好,跑出来了。家里没人,窗户大开,还好没飞走。
第二天,特意检查了笼门,笼门都关好了,窗户也关好了,它又飞出来了。
第三天,又飞出来了。看来它是真的学会越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