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7《致富经》2月7日播出节目《“梁山好汉”的三板斧》,以下为节目内容。

时间:2007年1月23日

地点:山东省梁山县杨营镇薛格村

冬季的水泊梁山,依然弥漫着“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文化氛围,无数人把梁山好汉的故事一讲再讲。

这个名叫贾翠英的养鸭女人,她用三起三落的传奇经历,演绎出一个现代版的好汉故事。如今,已是身价千万,可她依然劳作不止,苦力重活儿不在话下。

贾翠英:“没事的时候吧,我就上前边鸭棚里,帮他们工人卸卸料呀,打打药呀,这活我都得干,一个是能锻炼身体,再一个说呢,也是跟他们工人增加增加感情。”

对于贾翠英来说,现在干体力活儿虽然已习以为常,可当初她下苦力的时候,目的却完全不一样。

贾翠英:“我自己干,能省一个人的工资。才开始的时候,我工人都没要,俺两口子干。当时你不吃苦,也没有我今天的这个公司。”

贾翠英的话一点儿都不假,之所以能够拥有今天的公司,是她迎难而上,用吃苦耐劳换来的。三年前,她还是一个负债高达280万元的沦落者。那是2005年元月,她经营三年的面粉加工厂,因时任厂长的丈夫管理不善,赊账欠款太多,产品积压而亏损倒闭。

贾翠英:“你们看,这一片,这全是我们原来的淀粉厂,那时候亏损了就是280多万元。”

贾翠英的丈夫 戚一民:“280万元一下子就完了,一下子变成一个穷光蛋。”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贾翠英怎么也没有想到,富裕的日子说没就没了,280万元的巨额债务,把她逼进了一条靠借钱过日子的死胡同。

贾翠英:“最艰难的时候,我四五十元钱都没有。但是没钱还得说有钱,就是说,在哪个不错的姐们儿面前,借个300,500,我300,500我都借过。”

村里有名的百万富翁,一下子变成了举债280万元、依赖借钱过日子的穷人。一时间,议论四起,众说纷纭。

面粉厂员工 刘新江:“爬不起来了,她连一个看门的老头,连一个叫花子老头都不如了。”

梁山县杨营镇村民 贾振阳:“看门的老头还一个月700元钱呢,这账怎么还呀。”

面对非议,贾翠英的丈夫愧疚不已,他越来越担心这个好端端的家会从此破裂。

贾翠英:“他睡着睡着觉,就嗷嗷地哭,我说是咋回事呀,醒了以后他说是一个梦,他说把他吓得,吓得我不行,他说你领着三个孩子走了。”

贾翠英也怪罪过丈夫,可一想起丈夫的高度自责,她又担惊受怕。矛盾的交织中,她选择了承受,反倒安慰起丈夫来了。

戚一民:“说有自杀的味儿,就是想不活了,这下子就完蛋了。”

贾翠英:“不活不要紧,我说你,但是你死了以后,但你落一个骂名,一下子走了,欠朋友的钱呢,银行的钱呢?!人穷志不能短,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为了开导丈夫,贾翠英找要好的朋友借了100元钱,亲手做了一顿久违的家宴,让丈夫体验当年风光的感觉。席间,她劝解丈夫,就是为了三个孩子,也要好好地活着,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

贾翠英:“钱是人挣的,今年赔了,明年不定有一个什么机会,就能挣到这个钱,我说有压力就有动力。”

于是,贾翠英便思考如何利用旧的厂区重整旗鼓。可她面临两难:继续从事加工业吧,投资大还难以达到立竿见影得效果;从事别的吧,一时又难以找到合适的项目。

正在她愁眉不展的时候,2005年2月,县里出台了养鸭规划。贾翠英茅塞顿开,闲置的大厂区不正是养鸭的好地方吗。她多次找到县畜牧局局长,准备放手一搏养鸭子。万一再亏了怎么办呢?她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贾翠英:“假如赔了吧,我在济南还有几套房子,到那时候我认为万一亏本房子一卖也够养老的。”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贾翠英是憋足了劲儿要背水一战。可是,如果把旧厂房全部利用的话,投资规模最低要达到90万元,资金成为最大难题。于是,她和丈夫将亲戚朋友的名单进行盘点,准备找人借钱。她首先找到表姐王丽菊,表姐是县畜牧局的畜牧师,精通养鸭业。

贾翠英的表姐 王丽菊:“她就说大姐,你借给我两个钱,现在我真是周转不灵。我借给了她15万元。”

贾翠英跑东家,到西家,几乎借遍了所有熟人,也只借到30万元。她无奈之下用房产做抵押,贷款60万元。可正当她准备引进鸭苗,大干一场的时候,亏怕了的丈夫却担惊受怕起来。

戚一民:“我自己认为呢,是进个一两千只,养着试试。”

贾翠英:“既然养了干了,你就大胆的去养,去干。”

毋庸置疑,贾翠英想大干的原因是还账心切,就是被债务给逼的。2005年3月,她再一次找到县畜牧局局长和表姐王丽菊帮忙出谋划策后,撇开丈夫,去到兖州一家种鸭场,一下子进了4万只鸭苗。

戚一民:“没想她一下进了4万多只,当时我一看两大车,确实把我吓坏了,这家伙又不是闹着玩儿的时候。”

之所以一下子引进4万只鸭苗,其实贾翠英心里早有一本账:一般一只鸭子一个月就可以出栏,能卖到20元钱左右,4万只鸭子将近8万元。一年养十茬的话,就是800万元。除掉一半的成本,就能赚取400万元左右。这样,一年就能还清债务。有了鸭子就有了希望,贾翠英精心地饲养着这4万只鸭子,很快掌握了养殖技术。

记者:“多长时间的鸭子,这是?”

贾翠英:“14天的鸭子。”

记者:“14天是吧,它一般多长时间上市呢?”

贾翠英:“28天至30天。现在这个鸭子,因为它是毛短看不出来,这都2斤多了。每天都长二两。”

记者:“哪它吃的什么呀,它长二两?”

贾翠英:“它吃的豆子玉米跟骨粉鱼粉配的这个绿色食品,没有一点儿激素,人都能吃,给它配的这个料。”

鸭子一天天长大,可市场在哪里呢?贾翠英心里并没有多大的底。进鸭苗时只是算了收入账,没有考虑到销售的问题。鸭子急于出栏销售的时候,贾翠英才匆匆地赶到南京跑市场。可她先后三次被一家食品公司拒之门外。第四次她在门口徘徊了3个多小时,不得已开出了一个非常吃亏的条件才达成交易。

贾翠英:“后来他一看我出于诚心,很急切的要把这个货要销出去,在无奈之中,每吨低于他们300元钱,给它签了合同。”

贾翠英用诚心打动商家。自那以后,那家公司按正常价与她签订了长期供销协议。稳定的销路坚定了贾翠英的信心:从2005年5月份开始,她把养鸭数量扩大到5万只,一只鸭子买到了18元钱。到了年底一算账,8个月共养了8茬鸭子,共出售40万只,总收入达到900多万元。不到一年时间,贾翠英就还清了外债,从一个遭受众议的弱者变成生活的强者。

2006年春天,贾翠英考察市场得知,鸭子宰杀分割后销售,平均每只可以多赚5元钱。于是,她便筹划新建一个宰鸭厂,可摔过大跟头的丈夫,说什么也不愿意冒这个险了。

贾翠英丈夫 戚一民:“投资太多了,100多万才能建起,我说小打小闹的,一天宰个几百只,试试就行了。”

贾翠英就是不信邪,明明可以赚多钱的事情,为何不能干。她顾不上丈夫的反对,坚持上了两条宰鸭生产线。

贾翠英:“现在就是把鸭肝,鸭腿,鸭舌,鸭心,鸭胗,全部都分开独立包装,这样呢,一只鸭子现在是23元多,原来是18元钱,就是增加了利润是5元多钱。”

鸭子宰杀得多了,就需要大容量的冷库。可贾翠英2005年赚取的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建设了宰鸭厂,资金又成了问题。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只得在原面粉厂旧库房的基础上,改造扩建冷库。哪知这一改,有出了问题。

戚一民:“这根电线是失火时烧断的。这门框的黑的这都是当时烧坏的。后来消防队员经过6个多小时的时间,把火给救灭了,激动得我跪到地上,磕头,就说感谢你们,如果再朝那儿烧,救不下,这个厂就爆炸,就真的彻底完蛋了。”

人们的议论就像大火一样,再一次风烟四起。

刘新江:“这一回是彻底的完了,一个女人,你搞企业,搞企业,妇道人家的你不在家的待着,你搞什么企业呢?!亲戚朋友都对她失去了信心了,夫妻两个差点闹僵离婚。”

一次又一次地遭受非议,贾翠英有些扛不住了。

戚一民:“她都是自己偷偷地,背着我,背着工人偷偷地哭。”

偏偏这个时候,贾翠英的奶奶又去世了。那天,给工人结算工资时又差了5万元钱。一些不知情的工人拽着贾翠英不让走,她不得不一遍遍的给朋友打电话借钱。

程福菊:“先借了5万元钱,马上,我就上城给她取到这5万元钱,回来了,给工人发下去。”

发完工资,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贾翠英这才匆匆地赶回家给奶奶吊孝。

贾翠英:“我是最崇拜的是俺奶奶,一生中对俺这一大家人,真的默默地付出,不求汇报。比我自己的亲娘我都跟她有感情,因为我娘过世世得早。到现在为止,我一想起来我还是很难受。哎呀,现在想起来还很难受的。”

王丽菊:“说实在的,一个男人也得压垮了,她是咬着牙关挺了起来。”

料理完奶奶的丧事,贾翠英便及时赶回厂里重建冷库。可是,钱从哪里来呢?不得已,她再一次找到表姐王丽菊帮忙。

王丽菊:“通过建行、农行开的手续,在我单位盖了章,又给她担保贷了40多万元。”

建起了宰鸭厂和冷库,就需要足够的鸭源做支撑,否则又会亏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贾翠英寻思开办养鸭基地,动员周边的农民养鸭子。这样呢,既可以保证厂里加工量,还能让农民增收。可是,起初农民并不买她这个账。

农民 张新安:“投资大,一投投几十万元,就恐怕收不回来了,第二这个老板,她以前干淀粉厂赔了二三百万元钱,是不是这个老板能按合同办事呢,就担心这几点。”

为了解除农民的顾虑,贾翠英与农民了签订从种鸭供应到订单收购一条龙服务合同,另一方面,她又到县畜牧局给养鸭户争取补贴支持。她的这个想法和县畜牧局局长不谋而合,县畜牧局在出台养鸭规划的时候,有这方面的条款。

畜牧局局长 陈大林:“存栏量达到2万元的时候,我们给农民3元钱的补助,2006年,给了9处一共18万元。”

在贾翠英的带动下,梁山县很快就有7个乡镇的60多户农民养鸭,月存栏达到40多万只。

农民 张新安:“我养1.2万只,就可以赚一万七八千元钱,咱一年按9茬算,就能十五六万元钱。”

张集乡李楼村养鸭户 李南征:“公司里把鸭苗直接给进了,服务全部一条龙服务,我们只把饲料喂到,我们只管喂,饲养饲养,我们就挣到,一只鸭子挣到1.5元钱。”

记者:“现在放心了是吧?”

李南征:“放心了。”

如今,贾翠英的生意越做越大,以往找不到市场的情况也不复存在,她的鸭产品不断地销售到上海、南京及其北京的全聚德等大公司。曾经落魄的丈夫现在自信多了。

戚一民:“我今天装了是19吨多货,今天拉到南京桂花鸭厂,像咱这个车吧每天基本上一两车,截止到现在目前2006年的销售收入是五六百万。”

记者:“你像你这一车的话,拉过去几天销完?”

孙传平:“他一天就销好几车,有的客户,旺季的时候一天就销好几车。”

记者:“一天就销好几车?”

孙传平:“最好的三车,一般的客户。”

有了养殖基地和销售市场做后盾,贾翠英的宰鸭厂日益兴旺,日宰杀量由300只上升到1.5万只,工人达到300多人。每每看到工人上班时的热闹场面,贾翠英就由衷地感到满足和自豪。

贾翠英:“这么多的工人上这儿来,为我干活,我那会儿感觉到很自豪,有一个蒸蒸日上的这个感觉,特别地高兴。”

斗转星移,大起大落。从亏损280万元,到年盈利300多万元,贾翠英这个现代版的“梁山好汉”,用他的“三板斧”仅仅两年时间就杀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贾翠英:“不管干什么,我就不怕输,不怕困难,遇到什么困难,硬着头皮往前上,该出手时就出手。”

编导:万鹏 摄像:程诗雄

中共梁山县委宣传部 杨光 协助拍摄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 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 ,重播:每周二至周六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