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是当下更加适合解决实际问题、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服务属性。萃取教师优质教育服务属性的关键是基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引导每一位教师释放育人潜能和价值。教师交流轮岗优质服务要符合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实际制订相应的实践机制,因地因时制宜,既能盘活原有的教育资源,又能激发潜在的教育活力。

这就需要进一步突出个性化育人,要看到岗位能力是教师优质服务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全部。一位教师所能体现出的优质教育服务属性是教师最擅长、最独特的育人才能,既有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又有教师个人天赋特长的体现。

比如,一个学校的语文学科需要一个教现代文阅读的教师,按照以往的思维定式,交流一位能教现代文阅读的教师即可。但现在有所不同,需要对语文学科较弱这个现实原因做整体的精准分析判断。从现实教学来看,往往不是单一的教师问题,大多数情况是教研方面的弱项使然。在对基本需求精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流入校的实际需求,流出校交流过去的应该是一位有丰富的现代文阅读教研经验的语文骨干教师,专门针对流入校现代文阅读教研进行攻关,帮助语文组的教师重新梳理学情、分析教材、研究目标、确定方法、改进评价,从而整体提升语文教研组的能力水平。

今天的教师交流轮岗已经不仅仅是“有没有岗”的问题,也不是“轮不轮”的问题,而是轮岗一个点,带动一个面,形成一个体,把学生放置在一个更加广阔而深厚的教育环境中,让学生优秀的习惯慢慢固化下来,让学生优秀的韧性逐渐强健起来,在面对未来复杂变化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持续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

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的深入展开,要从学生的实际获得出发,立足新的实践生态和内涵特性,在教师优质服务属性、供给主体、评估机制以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不断完善,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动能。

教育行政部门要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整体成效以及对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向引领和典型树立,深刻理解社会各界看待教师交流轮岗的心理特点和思维取向,及时引导“预期”,疏通“阻塞”,校准“偏差”;集团学区的学校要聚焦定义问题需求的准确性。

通过突破一个真问题,满足一项真需求,从而带动学校取得积极进展。在教师交流轮岗过程中,每个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服务需求不尽相同,就需要萃取的服务属性能解决学生的“真”问题,满足学生的“真”需求。

目前,集团学区作为新型的教育供给体,对教师交流轮岗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要在深入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发挥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的体制机制,增强集团化学区化治理水平的体系支撑韧性;坚持全覆盖、强特色、重获得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集团学区的治理机制,依据实际特点,把单体学校纳入不同的集团学区供给体,让学校学生能够获得至少一个集团或学区的教育资源;逐步建立集团学区内部供需动态调整机制,及时捕捉学生的新需求,积极提升已有服务的质量,加强供需之间的精准度,让集团学区这种新型供给体成为增强学生实际获得更加稳定可靠的载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明晰基本公共服务、个性化服务与各类教育供给主体之间的关系并有机衔接,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要进一步完善教师交流轮岗评估机制。建立“评前—评中—评后”全流程评估的机制与举措,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鼓励倡导个性化评估,把目标导向、过程导向和问题导向结合起来,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以学生的实际获得为主要标准,综合学生、家长、学校、同事等各方面意见形成较为全面、立体化的评估结果。

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常态化模式对新时代教师交流轮岗的长效化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对教育分配样态的认识不断深入,协同育人不应只定义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而是要放置在学生成长的全链条全方位样态中进行综合考量,构建更加丰富灵活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常态化模式。同时,以学生的成长规律把握常态化模式的构筑,以育人共同体的协同规律做好常态化模式落实。

(作者:李奕,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