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西大营村,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养殖“女状元”刘永玲,从养兔到养鸡,刘永玲已经在养殖业摸爬滚打了近30年。她经历了事业的从无到有,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和人生的酸甜苦辣,如今,年过半百的她终于在养殖业中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毅然辞职搞养殖
今年57岁的刘永玲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兴区人,她从事养殖业近30年。
1984年,刘永玲和丈夫温光荣结婚。婚前,丈夫曾在部队服役七年,掌握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技术。而刘永玲则是乡里广播站的一名广播员,工作还算体面,但是月薪仅有80元。
婚后,夫妻二人把家安在了刘永玲的娘家——西大营村。“我家里弟兄多,要过上好日子一切得靠自己去奋斗。我不断琢磨着,干什么能养家,干什么能致富?”据刘永玲回忆,当时为了这个事情,他们两口子好好商量了一番。
鉴于丈夫在部队期间,熟练掌握了养殖技术。婚后,刘永玲毅然放弃了乡广播员的体面工作,决定和丈夫共同创业——搞养殖。
初次养兔尝甜头
刘永玲的养殖生涯是从养兔开始的,初次考虑养殖,她曾反复考察,从亲戚朋友处借到2000元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进了200只种兔,刘永玲还把村里闲置的两排猪舍改造成了兔舍,把家也搬到了兔舍旁边。
养殖种兔的成本不低,为了省钱,刘永玲每天亲自背着筐去割野菜。遇到酷暑天,在苇塘里一蹲汗水就会顺着额头往下淌。遇到雨天就更难了,200只兔子一天得吃4大筐菜。兔子繁殖得多了,刘永玲就要骑车去远处割菜,一天必须割够6麻袋菜才够吃。
自己养的兔子们一天天长大,繁殖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可是这背后,刘永玲付出的汗水与辛劳并非常人能够体会。很多时候,为了保证兔子能够有足够的食物,刘永玲忙得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尽管养殖工作辛苦,但是看到小兔们的成长和变化,刘永玲心里还是充满了喜悦。
第一年的养殖,繁殖的小兔销路很好,每只断奶小兔都能卖到20元,第二年就盈利了4000多元,对于刘永玲来说,这一年的辛劳总算有了回报。
兔死“刘”悲伤其泪
第一年的成功并没有延续多久,刘永玲在养兔方面就
刘永玲的佳园养殖场。千龙网记者张志兴摄
遭遇了寒冬。由于对新品种的养殖经验不足,后来银镜的新品种出现了大量死亡的现象,好不容易淘到的“第一桶金”4000元,就这样赔了进去。
刘永玲遭遇的问题也被亲戚朋友们看在眼里,很多朋友和相亲们都劝她:“别干这行了,白忙活,扎根的多栽,带毛的少养。”家里人也给刘永玲做工作,希望她放弃养殖业,找一个轻松的工作,清净的上班。
亲戚朋友的劝阻让刘永玲心里很不是滋味,“想想辛辛苦苦干了一年,馒头老咸菜的凑合,累了也不敢多歇一会儿,到头来不但白忙活,还赔了这么多钱,我该怎么办?是就此止步还是从头再来?”刘永玲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养兔失败再养鸡
养兔的失败没有让刘永玲气馁,她从小就是一个要强的人,她坚信,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要活着就活出个样儿。
这一次,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又筹借了4000多元钱,将自己的养殖“阵地”转移到了房山,承包了房山警卫一师的养鸡场。
为了开始新一轮的养殖,刘永玲不得不离开自己在大兴的家,和丈夫一起来到了十几里外的房山,不得已,只能把年幼的孩子留给自己的哥哥嫂子照顾,夫妻 二人全身心地投入了又一轮的创业。“我们饲养了3000只蛋鸡,2000只肉鸡。我和爱人有了分工,他主外,联系业务销售,我主内。”刘永玲和丈夫对养鸡 的事业充满了信心。
刘永玲在饲养2000只肉鸡的同时,还负责掌握蛋鸡的光照时间,肉鸡从进雏到出栏平均3个小时喂1次料,夜里也不例外。为了准时加料添水,控制好鸡舍的温度和湿度,刘永玲在夜里每隔3小时起来1次,白天还要清理鸡粪。
在养鸡的日子里,刘永玲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由于养鸡场人手有限,给鸡抬饲料,推料这样的活都需要刘永玲参与,一麻袋玉米一百六七十斤,她也和男人一样搬运。
经过刘永玲和丈夫温光荣的苦心经营,养殖场步入了正轨,开始赢利。然而,就在她的养殖场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厂房是租用的,她不得不搬家。
从1990年至2001年的11年间,养鸡场先后搬了五次家,损失资金超过了20万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厂房成了她最大的心愿。
成立佳园养殖场
2001年秋天,刘永玲听说她的老家西大营村鼓励农民发展养殖,她便决定回村创业。在村里,她租下了10多亩地,筹集资金100万元,盖了6排厂房,成立了佳园养殖场,引进了绿壳蛋鸡等一些市场看好的特种鸡。果不其然,新品种投入市场后备受广大市民的青睐。
随后,刘永玲又扩大了绿壳鸡的饲养量,增加了柴鸡系列和珍禽系列,并与农科院北京绿达源科技公司合作,使用微生物制剂。
生意兴隆财源旺
刘永玲的佳园养殖场生产的种蛋、雏鸡,销往延庆、密云等多个区县,远销内蒙、天津、山东、张家口等地。
刘永玲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千龙网记者张志兴摄
当年,平谷区的领导带着养殖户到佳园养殖场参观考察,并达成合作意向。由佳园养殖场向山区养殖户推广适合山区养殖的绿柴鸡。至今,北京山区养殖的绿壳蛋鸡,有三分之二是由佳园养殖场提供的。
2008年,刘永玲还与呷哺呷哺餐饮管理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向其提供符合要求的新鲜鸡蛋。供货的过程中,为达到客户满意,刘永玲严格规范员工的操作 标准,做好禽蛋的筛选、清洁、包装工作,坚决不让不合格鸡蛋摆上百姓餐桌,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呷哺呷哺的订单由开始的每月几百斤发展到了现在的每月四万五 千斤。
目前的佳园养殖场已经发展成为集养殖、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场。
在她的丈夫温光荣看来,从开始租用别人场房养殖的白手起家,到经历先后四次搬家累计损失20余万元的痛苦、再到2001年回乡成立自己的北臧村佳园养殖场事业蒸蒸日上,这一切都与他们互相关爱、互相支撑、共同坚守是分不开的。
帮扶残疾人致富
经过多年的努力,刘永玲在事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每当她看到身边一些生活困难的乡邻,她便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富了并不是真正的富,只有大家富了才是真正的富”
“我致富了,但是我没有忘记身边的父老乡亲们。”2006年6月开始,刘永玲与北臧村镇残联合作开展“家中就业,庭院增收”的残疾人致富工程。
刘永玲为残疾人养殖户免费提供种苗、饲料、药品、饲养设备、技术指导等一条龙服务,并与残疾人养殖户签订了回收协议,以每只高于市场价4元的价格收购农户养殖的美洲雁,养殖户只需提供饲养场所及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刘永玲累计带动残疾人养殖户38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实现年户均增收2000元,最高增收5000元。
助力残疾人康复
2009年,刘永玲又自筹资金30万元建立占地300平米的“佳园职业劳动康复站”,促进北臧村镇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这个康复站内设残疾人文娱活动室和康复室,配备了丰富的娱乐设施和康复器材。有专人对来自于大臧村、梨园、西大营等邻近村的21名帮扶对象进行服务。
“对于路途较远不方便参与活动的残疾人,我们都采取专人专车按时接送,不仅能保障他们按时参与康复站的活动,也避免了路上的安全问题,消除了家长的顾虑。”刘永玲如是表示。
佳园康复站结合养殖场实际,为残疾人制定了具体实际的职业康复计划。“一提到这个事情,我们两口子就特别感激,”在佳园康复站里工作的一位残疾人陈 先生告诉记者,“在这里,我们残疾人不仅能够获得相关生产知识,也能在工作中发掘出自身价值,改善我们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使我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双 重收获。”
刘永玲告诉记者,通过养殖场中技术人员手把手地对康复对象进行挑选鸡蛋、折纸箱、鸡蛋装箱等工作的职业培训和操作训练,以及有计划的体育锻炼、日常 自理课程、每周末开设的家长联谊活动,促进了与康复人员的有效沟通,更好地帮助被帮扶对象的全面康复。(文/摄 千龙网记者 张志兴)
线索征集令:
所谓“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根植于乡村社会土壤,蕴含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善等优秀文化基因。
结合时代需要构建“新乡贤”文化,这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乡村、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欢迎各位网友和市民推荐乡贤文化典型人物和故事,我们将派记者实地探访“新乡贤”,为建设美丽新农村“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