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文化的体验主体是一个无限主体。他可以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 但更应该是众多的城市人群。他们可能是短暂留居乡村的城市休闲者、旅游者、康养者, 也可能是城市到乡村的长期居住者。田园文化的体验主体具有无限化、持久化、多样化的特点, 它最终完成的是城乡的人口互动、消费互动、经济互动和文化互动。乡村产业和经济的发展, 必须有城市人群的消费供给;城市生活的丰富, 需要乡村物质和精神资源的补足。有广泛体验主体的参与, 才可能建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康养居家、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田园具有空间的丰富性。田园既是自然空间, 又是相对于城市的一种异质空间, 与城市相比更多体现为两者景观层面的差异, 自然山水、清新空气是田园独有的资源;同时, 田园是文化空间, 具有文化的丰富性, 可以保留时间的文化记忆;田园还是一种精神空间, 体现出闲适与自由的品性, 为快节奏下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带来新的生活和生命样态, 带来精神上的愉悦满足。对于不同的体验者而言, 田园具有一种体验的综合性, 它可以打开记忆 (对于曾经的乡村生活) 、欣赏诗意、亲近自然、获取知识、泄导情感、感受氛围, 获得一种在城市空间中很难具有的生命情怀和精神安享。所以, 田园综合体建设, 需要考虑体验主体的丰富性与多层次性, 以满足多体验主体的需求, 不能采取单一或同质化的模式。重庆的田园综合体要根据自己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农耕文化去打造, 同时切合周边城市人群的休闲与消费特点。不能把田园综合体简单理解为现代农业+旅游, 现代农业+地产的模式, 也不能简单追求乡村城镇化居住模式, 要充分利用好乡村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 发展好循环农业和创意农业, 尤其要做好农事体验和农耕文化展示这篇大文章。未来田园综合体的差别, 更多地不是在自然景观层面, 而是在文化层面、体验层面、创意层面, 这就需要在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