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营仔镇龙营围水产养殖基地,水泥路纵横交错,连片的虾塘星罗棋布,这里是东南亚最大的万亩连片对虾养殖基地,风光旖旎的万亩虾塘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广东生态养殖致富_致富养殖业_广东养殖业项目简介

营仔镇地处廉江市西南部沿海,位于九洲江出海口,素有海水养殖的传统,是广东省对虾养殖发源地之一。近年来,由于水质变化和养殖成本的增加,营仔镇养殖户开始探索“生态养虾”的新路子,引进新型的原生态海水循环养殖技术,成效显著。

探索“生态养虾”新路

引进新型原生态海水循环养殖技术

在龙营围虾塘,一派丰收喜人的景象。虾农在张网捕捞,入网的南美白对虾不时跃出水面;三五成群的妇女熟练地对鲜虾进行分类拣拾;货运车辆往来穿梭,一车车鲜美的南美白对虾源源不断地运往湛江市区、深圳等各大市场。

“依托龙营围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优势,海水潮涨进水,潮汐排水,虾塘排、进水畅通无阻,活水养出的对虾味道更鲜美,与对虾混养的膏蟹、金鲳鱼肉质也更可口,市场价格更是比传统虾塘养的水产品略高一筹。”廉江市长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廉江对虾养殖协会会长李权介绍,混养模式下的虾塘,不管是虾还是鱼、蟹,其价格也要比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要高,每公斤可达约50元,而且不愁销路。

16岁便外出经商的李权是一个目光长远、敢想敢干的人,他主动挑起助力营仔虾农增收的大梁。“一方水塘,四季靠天”。早年间养虾基本上是看天吃饭,虾农大起大落赚不了几个钱。李权心系家乡,决定回乡投资水产养殖和发展现代农业,带动乡亲父老脱贫致富。

2005年,李权在阳江引回金鲳鱼养殖。由于龙营围一带海水流动性强,他探索原生态海水循环养殖模式。2017年,他创立了长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龙营围、合德围等围田采用鱼虾蟹混养模式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抓大放小,除了冬天,一年持续有收成。该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将一部分养殖基地提供给农户,通过公司回收产品,保障对虾销售,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目前,公司已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养殖,对虾养殖的经济效益仅龙营围万亩虾塘就达到2.5万元/亩,可创收2.5亿元。

老虾农的“养虾经”

生态养殖和科学管理很重要

“水产品想卖好价钱,要靠生态养殖和科学管理。”谈到养虾,龙营围养殖场一区区长罗佳开心地说起了自己的“养虾经”,“我以前没什么头绪、投资无门,是李权找到我,让我和他一起养虾致富。”

今年59岁的罗佳管理有“秘方”。“养虾最重要的就是养水。”罗佳如数家珍地介绍,首先要控制水质的变化,水质即水色,包括淡白色、茶褐色、翠绿色和绿色几种,其中最理想的养虾水色是绿色。其次,是水的透明度。透明度要适中,PH值达8.0以上,偏高偏低都不行。第三是人工管理,虾幼苗期适合在浅水养殖,投饵用0号料;虾到中期,则讲究排进水次数,以不变水色为标准,增加换水次数,增加氧含量;虾到尾期,要更加频繁地换水补氧。

凭借多年的养虾经验,如今放多少苗种,投喂多少饵料,温度、溶氧、排污、换水等,罗佳基本都能做到精确计算和控制。“我很认同一位国内养殖专家所言——‘虾病来源于错误管理的积累’。”养虾的过程中,虾可能会出现黄须病、肝肿大等各种病状,罗佳认为虾致病的关键原因是人工管理没跟上。

如果虾出现病症,该如何诊治?“调节水质,使虾塘达到最佳的养殖环境。”罗佳说,海水循环技术的核心,就是把排水、进水结合起来,加快水体循环流动。

广东养殖业项目简介_广东生态养殖致富_致富养殖业

院校专家“把脉开方”

为养殖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有科学技术来指导养殖,我们村今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农户又有好收成了!”李权说,长旺公司采取合作模式,与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产学研活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动物科技学院院长林蠡、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胡超群等专家教授经常定期过来现场调研指导,为营仔水产发展“把脉开方”。

传统的对虾养殖方式,往往把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直接排到水体中,容易造成局部海域水质恶化和附近沿海滩涂受污染,导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李权说:“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来养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前,龙营围虾塘共有进水管排污管各35条,李权表示将投入5000万元建35个净化池,让养殖的尾水经过沉淀、消毒、净化达到环保标准,循环用于养殖。

下一步,长旺公司还将在营仔联合发展渔光互补项目、水海产品综合加工项目、农渔业及生态旅游。李权透露,目前已有央企向营仔抛来“橄榄枝”,拟投资建设百万千瓦新能源与现代农业、旅游示范基地项目,并打造省级现代农业对虾养殖产业园,不断延伸对虾养殖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便能就业和劳动致富。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