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以来,平凉市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提升全市党建工作水平,统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施了以“强化‘四个意识’和政治担当,推进组织创先、机制创新、作风创优”为主要内容的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各级党组织行动迅速,按照市委总体部署,狠抓落实,创新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全市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观摩督查考核,市委组织部在“平凉组工”微信公众号推出[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在基层]系列专题节目,为全市深入推进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再添力再加劲,着力营造各级党组织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2018.01.30
周二
今天,推出第十一期“先锋引领富路宽”,期待您的关注和参与!
去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徐州马庄村考察时指出,农村要发展好,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有好的班子和好带头人。这无疑是对平凉市实施“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平凉市党建统领“一强三创”行动以来,实施了以党组织带头人、党员致富带头人和群众致富带头人为重点的“三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培养了一批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扶持了一批先锋模范作用突出、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致富带头人,培育了一批发展产业、率先致富、带动作用明显的群众致富带头人,真正将党的力量、群众力量和社会力量凝聚起来,以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身边的人、感召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开创了党建统领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新局面。
近期,平凉市通过支部推荐、党委审核、组织部门评选的方式,筛选了一批致富带富能力强、基层群众反响好、示范带动效应明显的致富带头人,“平凉组工”将分期报道他们的致富故事,以看得见的良好效应激发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思想认同和内生动力,为全市致富带头人引领脱贫攻坚探新路、树标杆!
村里有个“牛大王”
记崆峒区党员致富带头人张耀林
现年44岁的张耀林,是崆峒草峰镇长沟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党员。他没有局限于守旧传统的农业种植,而是充分利用近些年国家的“三农”政策倾斜,积极响应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认真探索科技致富之路,自筹资金成立了以肉牛为主的长鑫肉牛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全面脱贫致富,为长沟村以及草峰镇广大人民群众早日奔小康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白手起家的“牛人”。2007年以80万元自筹资金起步,没有养殖经验的张耀林,面对市场风险,不懂技术就外出借鉴学习,向他人学,向书本学,查阅资料自己学,没有资金就向亲朋好友借,市场低迷时他没有放弃,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最终走出市场的低谷,也迎来了事业的高峰。
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干一行爱一行是成就事业的根本保证。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发展,现已建成注册资金188万元,投资260余万元,饲养西门答、南得翁、夏洛来80多头,年出栏30多头的规模化肉牛养殖场,2017年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2018年预计收入可达到20多万,成为全村乃至全镇闻名的“牛人”。
致富不忘家乡,致富不忘群众。张耀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的艰辛,深知农民致富难,自己养牛富了,没有忘记生活依旧困难的人,他始终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张耀林把自己所掌握的养牛经验手把手地教给其他养殖户,帮助他们精心配种、制定饲料配方、规范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绿色养殖、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全村经过他帮扶的养牛大户4户,散养户100多户,累计养牛200多头,农户养牛最多的达到40多头,效益最好的农户一年可盈利4-5万元。
“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这是张耀林口头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自己养牛致富,更重要的是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他的成功赢得了全村人的欣赏和尊重。
小苹果成就大梦想
记泾川县党员致富带头人薛保成
薛保成,泾川县飞云镇闫崖头村的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务果能手,是泾川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现经营泾川县宝成彩虹果品家庭农场,种植苹果50亩,年收入近百万元,是飞云镇名副其实的创业致富能人。
1986年薛宝成初中毕业之后,做起了贩运西瓜、苹果的生意,然而事与愿违,几次生意场上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困惑过也彷徨过,然而这一切的挫折并没有吓退这个普通而坚强的农民子弟。2002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在闫崖头村建成苹果园90亩,由于分户经营,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果园管理粗放,在征得村民意愿之后,村上决定将果园承包。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薛宝成知道机会来了。2004年薛宝承包了果园,当时果园缺苗严重,加之当时经济拮据,他与妻子自己动手艰苦创业,拿出了家中所有积蓄,交清了五年的承包费,对果园进行品种升级,在不影响苹果树生长的情况下,又间作套种,认真落实施肥、浇水、拉枝等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5年的努力,2009年果园开始挂果,卖出了14万元的好价钱,2013年以后每年都保持在80多万元左右,勤劳使薛宝成更加明白和坚定了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也圆了他的苹果梦。
在果园管理过程中薛宝成深刻的认识到技术上的改进对苹果产业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薛宝成非常重视学习先进技术,多次参加县乡举办的各类果品栽培技术培训,3次前往杨陵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赵正阳请教果品栽培科技知识,大力引进新品种,使用新型低残留农药和优质有机肥料,重视果园务作机械化和管理标准化,他的果品以个大、色艳、味甜深受客商的喜欢,每年在价格方面都比其他果农的价格高出4到5角钱,而且商品率达到90%以上,并于2016年成立了泾川县宝成彩虹果品家庭农场。
致富不忘众乡亲。在薛宝成种植果园的这几年,他深刻的体会到,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是真正富。在种植苹果取得收获的时候,不忘众乡亲,经常给乡亲们讲苹果种植的好处,动员他们种植苹果,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既不怕露富也不害怕村民致富超过他,经常和父老乡亲一起拉家常,以自己的实践经验感染村民。在薛宝成的带动下,村上的群众大多数都走上了发展果园的致富新路子,先后涌现出果品种植大户20多户,每户年均收入20多万元。
“现在的群众家家有了小康屋,生活有了大变化,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比以前更足了。”看着村民们生活大变化,薛宝成乐呵呵的说道。
致富路上“牛”为伴
记灵台县党员致富带头人姚安平
选择,往往是人生中最难的时刻。姚安平,这个新时代的年轻小伙子,是灵台县新开乡冯家山村一户朴实厚道的农家子弟,也是一名优秀的农民党员,他的身上散发着成熟、聪明、勤劳等许多年轻人独有的特质。
现年32岁的姚安平,从一个不谙世事、乐享其成的翩翩少年成长为敢说敢干、雷厉风行的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这其间,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经历,是什么让姚安平得以蜕变完成质的升华?
原来,新开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对标发展难题,寻找富民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路子,注重培养村级有致富能力的产业带头人,很快,年轻有为、敢于担当的姚安平就进入了村班子视野,村支部主动沟通做思想工作,说服他建立肉牛养殖场。
2016年,通过政府引导,姚安平个人筹资建办新鑫农肉牛养殖场,一期工程占地19.2亩,建成双列式采光暖棚牛舍、饲草棚和饲料加工棚近2000平方米,现存栏64头肉牛,年出栏42头。
姚安平以巨大的魄力新建厂区,推行的大规模养殖,得到了乡村两级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多方整合资源,积极筹措资金,同时指导牛场规范化管理,养牛场日趋壮大。乡村两级的关怀使得这个乡村汉子深受鼓励和感动,也激起了他主动作为、干事创业的极大热情,借势而谋,顺势而为,他成立了新鑫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乡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在姚安平的牵头引导下,成立了新旺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党总支,为更好的带动全村、全乡牛产业发展提质扩容增效、群众脱贫增收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姚安平说,正是由于乡党委和村支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才有我今天的成绩和养殖规模。现在,不光姚安平自己养牛,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村新增5户肉牛养殖大户,养殖规模得到有效扩张,致富带富效应明显增强,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冯家山村作为贫困村,也因此走在全乡贫困村脱贫致富的前列。
“冯家山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助推作用,坚持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就是要把安平这样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员致富能人树成标杆,让群众跟着、学着富起来,探索一条双促双赢的新路子。”村党支部书记章锋说道。
问起他以后有什么打算,姚安平说,“新开牛产业的发展,还是缺少能人带动,我想继续扩大自己的规模,吸纳更多贫困户到我厂里工作,辐射带动更多群众,指导他们把牛养好,带着更多人致富。”
村民致富的贴心人
记崇信县党员致富带头人张亚东
说起张亚东,崇信县黄寨镇白新庄村的村民几乎无人不知,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养殖名人,也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在白新庄村的村民眼里,张亚东是发展养殖产业的先行者,也是他们致富路上的引路人。
思路决定出路。要致富,就要有好的发展思路,张亚东他先后到张掖、山东等地考察学习,走访产业大户多方取经,最后综合分析实际决定发展肉牛养殖产业。
思而不行者,多思无益;思而决其行,再思可矣。2007年,张亚东联合白新庄村的5户农民合资修建养畜暖棚5栋,购买良种肉牛200头,年饲养量达300头,一年下来,平均每户收入2.6万元,从而在他的示范引领下,全村群众发展养牛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全村养殖规模逐步扩张。
多年的养殖实践,让张亚东深深感到单纯依靠个体力量,在带领全村人增收致富上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为此,他亲自做调研,分析市场信息,到外地实地考察,2009年,他牵头联合本村张寨和新堡子两个养殖小区,组建了黄寨镇第一个专业肉牛养殖示范村;2012年,他又联合张寨、新堡子等4个养殖小区,注册成立了集改良、繁育、推广、营销于一体的黄寨镇恒盛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协会+小区+党员+群众”模式,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有效提高了合作社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2014年,全村发展10头以上养殖大户60户,户均纯收入3万多元,全村牛饲养量达到2300多头,实现增收600多万元。
如何使牛产业发展尽快走上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子,提高产业效益,增加收入,为此,张亚东想了很多“点子”,积极培育“玉米种植、秸秆转化、肉牛养殖、牛粪加工、还田增收”的五位一体循环产业链解决饲草短缺问题,开展“良种、良料、良舍、良法、良医”五良集成配套技术培训解决养牛管理粗放问题,主动寻求龙头企业包销协作解决销售难题,延伸了牛-沼-果、牛-沼-粮循环产业链条发展清洁养殖等等新型养殖措施,2015年,他又注册成立百盛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陇东宝”有机肥生产线1条,对全镇养殖小区的粪便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年转化畜禽粪便3.8万吨,生产有机肥达2万吨,目前已生产150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50余万元,就地输转劳动力120人。
“亚东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率先的创业理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带领我们发展养牛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发挥了先锋引领作用,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亮丽风采。”每当问起这个西北汉子,在每一个白新庄村村民的心里都有着这样的评价。
领富群众的“鸡司令”
记华亭县党员致富带头人屈喜平
屈喜平是华亭县砚峡乡麻池社区评选出的优秀共产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途经平华路与砚策路的交汇处,映入眼帘的一排排整齐的彩板房,便是他创建的林下生态养鸡场。目前由他牵头成立的华亭县鑫惠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
“煤老板”变身“鸡司令”。屈喜平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从事煤炭贩运工作,几年后,成了该社区小有名气的“煤老板”。2008年后,受采矿塌陷影响,煤炭生意越来越不景气。在听说生态养殖能赚钱,便萌发了利用家乡撂荒地兴办养鸡场的想法。想到做到、说干就干,是他的办事风格,于是他拿出多年的积蓄,开始了养鸡生涯。他的想法得到了乡党委和社区党支部的大力支持,由乡上联系畜牧技术人员到乡域内进行了考察论证,最终确定了麻池社区大庄适宜发展养殖业,给他吃了“定心丸”。
要致富,技术是关键。屈喜平从学技术开始,四处拜师学艺,走村串社拜访养鸡户“取经”,通过全面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练就了一手养鸡好技术。现如今屈喜平的鑫惠林下生态养鸡场鸡存栏2万只,年出栏5万只,年销售鸡蛋20万个,年销售收入达到35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摇身一变,曾经的“煤老板”已变成了“鸡司令”。
“一窝鸡”变成“金凤凰”。“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不管是本社区的还是外村的养鸡户,凡是需要帮忙的,他都主动上门指导,为他们提供科学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技术。他还定期不定期召集周边群众现身说法,用自己的成功经验引导大家科学养鸡,特别在条件比较成熟的农户建立示范点,给予重点指导、重点扶持,让广大群众看到了示范户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更加坚定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在他的无私帮助下,社区32户群众发展起了养鸡产业,户均收入在1.2万元以上。
“单干户”变为“合作社”。为彻底解决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规模小、技术水平低、销售比较困难等难题,屈喜平成立了“鑫惠养殖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周边村(社区)57户群众自愿加入到了合作社中来。合作社成立后,他组织会员广泛开展科学养殖、防范疫情、技术咨询等服务工作,同时,他坚持走市场化道路,认真做好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时指导大家养殖和营销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近年来合作社与县外多家公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开展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和科普讲座,积极发挥普及科学、传播信息、推广成果、科技服务、交流技术、销售服务、发展经济作用,形成了以合作社为龙头纽带、养殖户为基础的“农户+企业+协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屈喜平坚信,自己的养鸡合作社将会有新的更大的飞跃,养鸡业将成为广大群众奔小康的重要产业,养鸡致富路将在砚峡大地上越走越宽。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勤劳致富是根本,维护团结是责任,搞好帮带是义务。”屈喜平的汗水结出累累硕果,赢得了党员群众的认可,他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抓好生产,带着一颗热心为大家排忧解难,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民们在致富路上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致富不忘众乡亲
记庄浪县党员致富带头人刘劝平
平凉市金土发建材销售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劝平,是庄浪县南坪乡苏坪村的优秀共产党员。小时候家庭贫寒,父母亲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在“苦水里泡大的”他,放过羊、挖过野菜、拾过麦穗……农家活样样精通,小小年纪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
刘劝平少年时期因家境贫寒放弃了学业,刚满20岁的他就赶赴新疆、银川砖厂干苦力活,六年时间内,白天干活,晚上学习,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坚持学习到深夜。1996年,在国家允许个人承包,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好政策中,他意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刘劝平回到了养育他的家乡,召集家乡的80多人组建了施工队,成立了路桥公司,他敢干敢拼、锲而不舍、诚实守信的精神,让他很快在建筑行业站稳了脚跟。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努力打拼,刘劝平终于淘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至2012年,公司年产值上升至1500多万元。
刘劝平和千千万万心怀梦想“闯世界”的年轻人一样,凭借陇原人特有的忠厚、勤恳、踏实、坚韧,闯出了一番让人瞩目的事业,创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艳阳天。
水有源,树有根,致富不忘众乡亲。刘劝平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更离不开默默支持他的父老乡亲。为了感谢党和政府以及乡亲们多年来的关怀和厚爱,他慷慨解囊、扶贫救困,用实际行动诉说自己的赤子深情。
创业成功的他始终没有忘记回报社会,在修建桥梁、筑路工程项目期间,刘劝平的施工队累计吸纳贫困农民工、未就业大学生、技术人员等达3000多人,有效解决了县域内农民工等失业人群的就业问题。2014年新建成的平凉市金土发建材销售有限公司吸纳管理人员、技术员、农民工200多人就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1000多贫困人口实现就业。
“劝平经常出资救助大病患者、孤儿等困难群体,真正是把村里的事当成了自己家的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力量和爱心。”刘劝平在老百姓当中有着这样的口碑。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他也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先后出资240多万元为苏坪村改建了村落围墙、文化舞台,硬化了村内所有巷道,义务改造产业路40多公里,每年向县团委捐助贫困学生救助金5万元,先后出资100多万元,无偿为南坪乡刘窑小学、中心小学、寺门小学、苏坪小学、南坪中学硬化学校校园、操场10000多平方米,为苏坪小学、南坪中学修建围墙200米,每年出资15万元,连续三年赞助贫困大学生60多名。
在外人眼里,刘劝平是成功的企业家,但在工友眼里,他是致富的榜样,是朋友也是亲人。他说:“言传不如身教,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管你是谁,也不管你身居何位,都会有人默默地注视着你,也许还以你为学习的榜样”。
“我想和大家一起富”
记静宁县党员致富带头人郭春兴
“四川的老板都抢着要我的苹果,就两个原因,一是我的苹果个大,二是品种好!”静宁县治平乡杨店村村民郭春兴讲起自己的苹果,无比的自信。
郭春兴是治平乡最早响应发展苹果产业的农民党员之一,1988年,他将川地全部栽植了苹果树,在他的精心努力下,苹果带来的不菲收入,让他家摆脱了贫困,日子渐渐富裕起来,他的致富效益也激励带动了全村人发展果业致富的信心。
面对川地苹果逐渐树体老化、品种跟不上市场需求,劳动量大,收益较差的现状,郭春兴通过深入思考和走访考察,决定引果上山,发展山地苹果,他精心选育纯片红的中短枝红富士,一次性栽植山地优质果树四百多棵。
走精品道路是郭春兴一直坚信的工作理念,郭春兴的坚持和对果园管理技术的钻研,让他的苹果个大色亮。“2013年的时候山上的果园套了2000多个袋子,装了50箱,给苹果贴了字,一箱200元,买了10000元,当时感觉卖美了!”说起这,他美滋滋的,脸上满是笑容,“第二年,我套了12000袋,因为苹果个大,色度、亮度好,一个按4元数着卖了,卖了3.38万元。”毫无疑问,静宁这片故土从来不会辜负真心热爱她的人们。
2015年,无情的冰雹几乎摧毁了这片孕育着辛勤劳作和美好希望的小山村,村民致富的信心跌入谷底。然而,面对这样的天灾,作为一名党员,郭春兴没有灰心也没有放弃,他率先垂范,毫不犹豫地把所有已经套好袋的苹果全部剪掉,减轻树的负担,及时打清园药,防止病虫害二次伤害,大量施农家肥,补充树体养分。正是这样的坚持,郭春兴的果园恢复的很快,并于第二年实现套袋27000袋,收益7.6万余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人纷纷走进果园,开展灾后果园自救,让这个不出名的小山村变成了灾后自救的示范村。
“种苹果关键是要跟上市场,跟上政策,种优质苹果,出效益,”郭春兴总结他的致富经,“另外要效益就要降低成本,川地里的老苹果树,我已经挖掉了,准备栽植矮化苗子,矮化苗子最主要是人工投资少,但技术要求高,最好的根系应当是新疆野苹果根……”毫无疑问,长年累月的技术总结,紧跟政策、紧跟市场的潮流,加上破而后立的决心,让他在小康路上越走越红火!
“人人都想富,我也想和大家一起富,看见我的山地苹果能高价卖,现在村里大部分人都规模栽种好品种的山地苹果,我山上那块地周围的地,大多开始挂果,客商上去看的时候,也都能给上价。”从郭春兴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榜样就是动力,规模带来效益,他的致富经已经在改变着村民的务果观念,带动着周围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建统领“一强三创”一直在行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全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全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