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别名豆角、筷豆、带豆等。因长期连年种植,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在监管中发现违法使用毒死蜱、克百威等禁用农药,灭蝇胺、甲维盐等常规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问题,威胁消费者身体健康。为确保豇豆的质量安全,特制定豇豆生产安全用药明白纸。
一、豇豆生产中两张农药清单
二、病虫害绿色防治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豆荚螟、蚜虫、甜菜夜蛾、美洲斑潜蝇、蓟马、锈病、白粉病等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处置率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10%以内,实现控害保产,减药增效。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理化诱控和生物防控为重点,优先采用健身栽培、灯光诱杀、色板诱集和生物防控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实现豇豆主要病虫害有效控制。
(三)防控措施
在准确测报的基础上,明确防控对象,虫害一般掌握在田间虫口基数较低,且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初龄期,病害一般掌握在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选择适当的病虫害防控手段,实施相应防控措施。
1.生态调控
选用抗病品种,实行的轮作制度,采用豇豆与非豆科类蔬菜轮作、兼作或水旱轮作,优化生态栽培措施,设施内控湿防病、加强通风、调整播期,培育适龄壮苗、合理配置株行距,优化群体结构、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科学施肥等。
2.理化诱控
杀虫灯诱杀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每 15~25 亩挂置一台杀虫灯,挂置高度一般为100cm;全降解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每亩挂置 25~30 张;全降解蓝板诱杀蓟马:每亩挂置 30~35 张,挂置高度随作物高度增长而改变;防虫网阻隔蚜虫:使用 40~60 目防虫网阻隔蚜虫,棚室需加强通风、排水,夏秋栽培适当遮阳降温;银灰地膜避蚜:使用银灰膜条(或银灰地膜)趋避蚜虫。
3.生物防控
丽蚜小蜂防控烟粉虱:每次释放15000 头~25000 头/亩,每隔三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5~6次;捕食螨防控螨类每次释放15000 头~25000头/亩,每隔三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5~6次;瓢虫防控蚜虫:每次释放200头~400头/亩,每隔三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5~6次,天敌释放前应监测害虫的发生情况,压低害虫虫口基数,释放时间和释放数量根据田间虫口基数而定。
4.科学用药
严禁使用国家和地方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严格遵守用药剂量、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防治豆荚螟等害虫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苏云金杆菌等药剂;防治美洲斑潜蝇等害虫可选用乙基多杀菌素、溴氰虫酰胺等药剂;防治蚜虫等害虫可选用溴氰虫酰胺、苦参碱等药剂;防治蓟马等害虫可选用啶虫脒、金龟子绿僵菌、苦参碱等药剂;防治白粉病等病害可选用蛇床子素等药剂;防治锈病等病害可选用吡萘·嘧菌酯、戊唑·嘧菌酯等药剂。
(四)注意事项
啶虫脒对蓟马防治效果较好,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主要用于豆荚螟防治,但两种药剂均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农药品种,因此,使用时要注意药剂的适用范围、使用剂量和安全间隔期等,遵守农药使用操作规程,以免造成残留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