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下,白石水库沿岸,这片方圆200多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带,几乎村村屯屯、家家户户都种荔枝树,常年郁郁葱葱,春天开花,盛夏收果。夏至过后,一棵接着一棵、一岭连着一岭的荔枝将陆续成熟,红彤彤、沉甸甸的果子坠弯了枝头。

这里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麻垌镇。它地处北回归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日照、温度、降水以及该地的微酸性红壤、赤红壤土种都适合荔枝树的种植与生长,荔枝生产潜力巨大。

据了解,目前麻垌镇种植的荔枝主要是禾荔和桂味两个品种,也有一些近年引进的新品种,如丁香荔、冰荔、仙进奉、草莓荔、糯米糍、鸡嘴荔等。禾荔,果子中等大小,圆球形,果肩平,果顶浑圆,果皮通红,龟裂片平整,肉质软滑多汁,味道甜美。桂味,果形与禾荔相近,果皮颜色略显浅黄,有光泽,龟裂片锥尖状,触摸有刺手感,果肉乳白,肉质爽脆细嫩,甘甜多汁,含淡淡的桂花清香。

麻垌镇荔枝种植历史悠久。据说,何村的何裕贵房屋门前一棵高大古老的荔枝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年年结果。邻近的白石村共有5棵300年左右的荔枝老树。新中国成立后,麻垌镇广泛种植荔枝。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荔枝产业,改良品种,矮化果树,积极打造“麻垌荔枝”的优质品牌,不断擦亮“中国荔枝之乡”“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名片。

荔枝,这个甜美佳果,在一代代麻垌人勤劳双手的呵护下,成为“致富果”。麻垌镇副镇长黄啟侠介绍:“目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11.7万亩,约占桂平市荔枝种植面积的51%,荔枝种植户约1.8万户。全镇荔枝常年产量达4万吨,高产年份超6万吨,年产值超3亿元。荔枝产业已成为麻垌镇覆盖群众最广的支柱产业。”

我们一行从桂平城区出发,去麻垌镇看乡村美景。沿着平坦的玉桂公路,车行约40分钟,便进入荔枝满眼、风光旖旎的麻垌镇。

如今,种果、养蜂、养鸡,已成为麻垌农民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积极实施的“三部曲”:一是在山坡阔地种植荔枝果树;二是利用荔枝花养蜂酿蜜;三是在荔枝果园发展林下养鸡。这种生态种养模式省时、省工、省料,投入少、污染小、能增收,一举多得。

“蜂飞蝶舞鸡鸣唱,山清水秀果飘香……”午饭后,大上村上鸪屯的果农黄太连在自家果园里“巡逻”——放蜂、看鸡、守望荔枝果树,高兴的时候还会哼唱自编的岭南粤曲小调,悠然自得。

40多岁的黄太连老实本分,平日里除了悉心打理30亩果园外,一有空就叫上邻居黄荣,到村中的农家书屋学习钻研农技知识特别是荔枝栽培技术,还积极参加镇里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们边学边实践,学以致用,很快就熟练掌握了荔枝果树的矮化嫁接技能。他们先在自家果园实验,对过去种植的一些相对较高、品种普通的荔枝树,进行高位矮化嫁接,改造成易于采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果树。近年来,他们为本村和附近村屯的果农矮化嫁接、改良荔枝果树共计6000多株,赢得果农交口称赞。

经过品种改良,荔枝果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2元左右上升到每公斤10元以上,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带动形成了全镇和周边乡镇荔枝矮化嫁接(高接换种)、品种改良、高品质种植的热潮。

“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更有奔头了!”麻垌镇农业农村中心主任、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贵港综合试验站站长李平说。

靠着发展荔枝产业,麻垌镇里的小楼越来越多、越建越美,人们的日子越来越甜。麻垌,成了一个被荔枝酿甜的地方。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