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口莲花派出所

藏蓝身影守护万亩黄芪“致富路”

□本报记者 宋 晨 通讯员 王安政

“孙大嫂,黄芪长势不错呀,这地让你侍弄得真干净,今年准保有个好收成。”

“宇琪,就盼着秋天卖个好价钱装修新房呢,到时候去哥嫂的新家看看。”

8月7日一早,黑龙江省林口县公安局莲花派出所民警高宇琪来到莲花镇字砬子村,和村民唠唠家常,把代办的身份证和代买的收割机零件挨家挨户送上门。

走进林口县莲花镇黄芪种植基地,绿油油的枝叶随风摇曳,与四周秀美山川、峭立群峰交织成一幅怡人的生态画卷。坐拥黑龙江省面积最大的人工湖,从2018年开始,莲花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以黄芪种植业和加工业为切入点,全力打造具有中医药康养文旅特色的经济模式。莲花派出所主动服务、前移警务,当好辖区群众种植黄芪“致富路”上的“守路人”。

2022年,莲花镇黄芪种植户稳定在400户以上,种植面积超万亩。

为了保障加工企业安全生产,莲花派出所民警不定期到企业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三防安全”大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每年春季,民警们都要走进生产车间对员工们开展消防器材使用培训,结合企业特点制定个性化消防演练方案。

今年6月19日上午,莲花镇某黄芪加工企业正在生产,打包机的接线盒部位蹿出半米高的火苗,工人们见状临危不乱,有的切电源,有的操起灭火器,不到4分钟,这起电火事故就被安全处置。

“如果没有派出所对员工的培训,大家在遇到火灾时就不会处置。火苗一旦蔓延到堆积的包装物和干燥的黄芪上,后果不堪设想。”企业负责人赵先生说。

去年5月初,莲花镇字砬子村村民刘万福放羊的时候一不留神,羊群就溜进黄芪种植地里,啃食了半亩多地的秧苗。种植户发现后及时制止,并要求他赔偿6000元。

“要这么多钱不是讹人么?”刘万福情绪激动地说道。随后,双方都报了警。

派出所民警王金义了解情况后,找到专业农技人员和有经验的种植户,对损失和重新种植所需要的种子、肥料、人工、土地承包费等成本进行测算和评估,在调解时有理有据、讲情讲理,涉事双方都很信服。

“在发生矛盾纠纷时,莲花派出所会邀请镇司法所干部、企业领导、村调委会成员和双方当事人参加多部门联席调解会议,把隐患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去年以来,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9起,效果很好。”林口县莲花镇莲花村党支部书记赵刚介绍。

每逢黄芪采收季节,总有不法分子趁机到黄芪地偷采,而且还专挑质量好、个头大的偷。挖出的坑、堆砌的土就像“老鼠洞”,影响了未成熟的黄芪正常生长。

为了严厉打击盗采等违法行为,莲花派出所每年都在黄芪秋收季调动民兵、企业保卫人员和连片户长等群防群治力量,配合民警、辅警开展巡逻防控,加大夜巡力度,确保黄芪“颗粒归仓”。近两年来,莲花派出所相继抓获9名盗采黄芪违法行为人。

2019年7月,为了更好地服务保障黄芪种植户,莲花派出所组建了微信群,最多时群成员有487人。随着产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种植户遇到的问题也在增多,微信群就成了病虫害防治、普及种植知识、办理各类证件的交流平台,人们称它为“网上服务站”。

今年6月,种植户李新明发现自家种植的黄芪茎秆发黄,叶片卷缩,落花落荚,叶子背面有小虫蠕动。他随手把这些情况拍成视频和照片发到微信群,莲花派出所副所长刘宇峙立即联系农技人员。第二天上午,农技人员就赶到现场查看,详细告知种植户用药方法。

“过去需要到县城邀请农技人员等几天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一个视频就解决问题了。派出所建立的微信群关键时候能解决大问题呀!”种植户李新明有感而发。

5年来,莲花镇黄芪产业迅速发展,种植面积达1.2万亩,注册黄芪药材商标12组、创新技术31项,形成了种植加工产业链条,增加了就业,提高了收入。莲花派出所在背后默默的服务保障受到当地种植户和企业的广泛好评,被林口县政府评为“为经济发展服务标兵单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