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区七都镇北山村:畲村群众治贫有“良药”
记者 叶陈芬 缪星 通讯员 李加进 文/图
3月14日,乍暖还寒,但蕉城区七都镇北山畲村村民兰灿华的心里却暖融融的,因为他搬进了新家。
“这是我新建的房子,快进来坐坐吧。”兰灿华乐呵呵地招呼记者。走进屋里,只见新房内部还没有装修,墙角还堆放着一些建筑材料。兰灿华一边泡茶一边笑着说,现在还没存够装修的钱,等钱攒足了再装修。“但这和我原来住的土房子相比条件已经足够好了!”
兰灿华喜迁新居。
兰灿华原本住的是北山村最破旧的土房子,家里只有他一个人能做点零工,妻子要照顾小儿子,还要照料常年卧病在床的叔叔,生活费、药费如一座座大山压在兰灿华的身上。“前年旧房屋顶漏了,都没钱修,还是村委帮忙出了几千元钱重新铺了瓦片。”
兰灿华窘困的家境,北山村村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他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村干部帮他申请了省级造福工程补助资金,一个人可以获得补助1.3万元,兰灿华一家三口获得补助3.9万元,再加上蕉城区民宗局给予一个人1000元的补助,4.2万元的补助款让兰灿华有了底气。“我又向亲戚朋友借了4万多元,终于盖起了新房。”
房子有了,就业怎么办?畲村治贫,镇村干部首先想到的是“畲药”。几年来,北山畲村依托丰富的畲族中草药资源,成立了畲族中草药合作社。2016年合作社吸收49户农户加入,其中就包括兰灿华在内的6户精准扶贫户。他们可以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可以自己种植中草药,也可在园内务工获得收入。“去年我就在畲药种植基地里打散工赚了1万多元。”兰灿华说道。
14日,畲药专家兰福禄(左一)来到兰灿华的畲药种植园指导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畲药产业已经成为北山村除草莓外的第二产业,全村畲药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去年全村畲药产值达到600万元左右。”北山村党支部书记钟伏零告诉记者,该村成立的畲族中草药合作社以“盆景+初成药销售+畲药传承”为经营模式,对外承接中草药景观工程,并与莆田万好集团签订了每年供应10万盆畲药盆景的合约,仅这一项,年产值达150万元。“现在全村256户有80%的村民都参与了畲药种植,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42万元,畲药种植已经成为村民的增收新途径。”
受益于畲药,47岁的贫困户兰崇圣今年刚刚脱了贫。“以前我在泉州种草莓,时运不济,连续三年都碰上洪水,血本无归。”兰崇圣就这样迫于无奈地“入了贫”。村干部得知情况后,劝他回到家乡,并为他量身定制了扶贫措施。
在资金方面,村委为兰崇圣申请了省级造福工程补助资金,去年他家两层新房拔地而起。同时,帮助他申请了5万元的政府贴息小额贷款,利用这笔钱,兰崇圣又种植了2亩中草药。农闲时候,兰崇圣还到种植基地打工,他的妻子被介绍到村里的药膳农家乐当服务员,两人一年下来就可以赚两三万元。
“我种的白牛奶树还要等两年才能成熟,但鱼腥草今年5月份就有收成,新鲜的鱼腥草一亩可以赚8000多元。”兰崇圣兴奋地说,畲药成熟后,完全不需要自己找销路,合作社包销,解决了后顾之忧,他致富的信心就更足了。
蕉城区洋中镇洋中村:从培养致富能人到扶持带头人
记者 薛希惠 庄严 通讯员 郑志忠 文/图
3月2日,天气晴朗,顺着蜿蜒的公路,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宁德蕉城区洋中镇洋中村的美翔服装厂,工厂虽然简陋,但是充满着勃勃生机,缝纫机踏板传来一阵阵哒哒哒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忙碌、欢快。
致富带头人阮美银(左一)在指导贫困母亲学习缝纫技术。
美翔服装厂是由蕉城区幸福工程带头人阮美银创办的。“没有幸福工程的扶持,就没有这个服装厂!”想起自己创业致富的道路,今年44岁的阮美银感慨地说。
阮美银18岁就到福州一家服装厂打工,一干就是14年。26岁那年,阮美银结婚,一家人挤在不足70平方米的土坯房里,日子过得清苦。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家庭花销更大了,贫困的家庭难以为继。
结婚生子后,阮美银觉得放下幼小的孩子外出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她动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05年,她和丈夫回到家乡,想利用在服装厂打工学到的服装加工技术,办一家服装加工厂,可是资金不足成了创业最大的困难!就在这时,洋中镇计生协会送来了惠民好政策,为她提供1万元幸福工程无息借款,镇计生协会还协调信用社为她贷到2万元小额贴息贷款。
有了资金,阮美银购买了6台电动缝纫机,在洋中镇计生协会协调下,租用当地一座废弃粮库办起了服装厂,蕉城区计生协会积极帮助她联系生产订单,慢慢地服装厂有了规模。2013年,工厂产值达到100多万元。
2013年7月,洋中镇计生协会又找到阮美银:“你愿意带动更多的贫困母亲致富吗?”得到肯定回答后,洋中镇计生协会将年轻有为、肯钻研善学习、懂技术、会经营的阮美银确定为幸福工程致富带头人,为她提供5万元幸福工程帮扶资金,确定其带动其他10位贫困母亲脱贫致富,并将这10位贫困母亲每人1万元的幸福工程款作为股本注入服装厂,每年定期分红。
阮美银按照幸福工程帮扶合作协议,将美翔服装厂作为“贫困母亲创业基地”,采取“大户带小户,小户带弱户(贫困户)共致富”的方法,连续4年带领50多位“无资金、无项目、无技术、无担保、无职业”的贫困母亲投资入股、进厂务工、按劳取酬、共享分红,为贫困母亲提供生产和经营服务,促进她们脱贫致富。
余二钦是位两个女儿的计生母亲,今年38岁,曾经作为阮美银的帮扶对象在美翔服装厂工作两年,如今自己也在蕉城区开起了服装厂。谈起在服装厂的经历,余二钦十分感慨,她说,2013年按照镇计生协会的安排,拿着1万元幸福工程款入股阮美银的服装厂,并在服装厂工作。一进厂,就按照帮扶合作协议拿到了1000元股息,刚开始在服装厂工作,什么都不懂,阮姐利用工余时间详细讲解给她听。在服装厂工作,她不但用自己的双手赚到了工资,还学到了技术,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去年在计生协会的帮助下,也办起了服装厂,同样有10位贫困母亲在厂里工作,她现在也是一名致富带头人了!
蕉城区计生协会会长林碧娇说,蕉城区积极探索既符合幸福工程帮扶原则,又适合本地情况的项目方式与类型,帮扶模式由相对分散式的个体帮扶向相对集中的群体帮扶转变,实现小项目联动大项目,小资金成就大发展,少数人带动一群人的目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