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10月23日讯(通讯员 李丽华 周峰)海拔400多米的茶山上,一排排茶树错落有致,茶树林成群土鸡在林间展翅低飞……这是10月22日,笔者在北湖区安和街道下凤村仙人脚茶山上看到的景象。
“这里现在大概有一万五千只鸡,品种好,环境好,肉质也很好,每天要给城里送好几十只呢。”正在准备装车的工人老李告诉笔者。
紧跟着老李的脚步,笔者来到茶山最高处的鸡舍,见到了养殖户李政。
1980年出生的李政身形清瘦,皮肤稍显黝黑,是一名精干的汉子。谈起返乡养鸡的缘由,是因堂叔不在意的一句话。
养殖户李政在察看土鸡的健康状况。(周峰/摄)
一句话,引发一种情怀和担当
2018年底,在外创业有成的李政回村探望堂叔,谈到上个月隔墙邻居王婶不到六十岁就得病过世的事情时,堂叔说,“现在啊,不管吃什么东西都不太放心,添加剂、激素什么的太多了,人得的病也多了。听说有些地方的鸡鸭,从鸡苗到长成只要几十天,全是催熟的,全是激素,人吃了哪里受得了啊。我们这环境这么好,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村后面那一大片山林荒芜着,只有一点茶树,要是有老板来投资搞养殖,就太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政来到村子后面的仙人脚茶山上,看着一片片长得零乱的树木和无序的茶树,心中感慨万千。由于上山的路太崎岖,加上没人管理,这么好的环境和资源没有利用起来,太可惜了。
回到城里之后,一个强烈的念头一直困扰着李政。在城里从事建筑行业多年,带领几十号工人走南闯北到处承包工程,也算是小老板。放弃这么稳定的事业,返乡重新开始吗?家人能同意吗?要是失败了可怎么办?…
下定决心,想干就干。一直有着家乡情怀的李政,带着妻子和家人再次来到茶山,指着这片充满温情的土地,热情流溢地规划自己的宏图。看着李政如此有热情,家人也选择了支持他。修路、建舍、规划整理茶山…,接下来的日子,李政全身心投入到养殖场的建设中,不到3个月时间,从村里通往茶山的路修通了,水电通了,鸡舍建好了,茶山基本成形了。
茶叶山全景图。在茶树下,到处是散养的土鸡。(周峰/摄)
一片茶山,“飞”出一群健康鸡
仙人脚有几百米的海拔高度,漫山遍野都是油茶林。李政便利用油茶林的虫子和杂草可以为鸡提供食物,同时鸡粪又可以用作油茶树肥料的共生原理,将数以万计只鸡散养在满山遍野中,李政给这些土鸡取了一个很别致的名字--茶山飞鸡。
“茶山飞鸡”进入市场便立即受到追捧,市场价格也一度走高,保持在每斤35元左右。前来购买的村民告诉笔者,“李政人蛮好的,这么好的鸡,卖给乡亲们只要25元一斤,过年过节,有好多人来这里买呢。”
随着养殖环境和加工水平的不断提高,“茶山飞鸡”品牌越来越响,鸡肉、鸡蛋也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双认证。李政拿着记录本算了一笔帐,“这里投入是有点大,今年,光是鸡苗费、人工费和购买的玉米粉、黄粉虫皮就差不多80万元。但是,效率也是看得见的,前两个月卖出的几千只鸡和四十多万个土鸡蛋,就收回成本90万元,目前,鸡舍里还有一万多只临近出栏上市。同时,还帮乡亲们解决了就近就业的问题,养殖场的固定工人就有5人,特别是清明时节采摘茶叶的时候,得请八九十人做事。”
土鸡在茶树下觅食。(周峰/摄)
养殖户李政在鸡舍拾土鸡蛋。(周峰/摄)
一份事业,引发一种观念的转变
产业兴旺也改变着村里的面貌。2019年以来,在李政的带领下,修广场、装路灯、扩公路,下凤村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
“现在在家门口工作,一年有近四万元收入,再也不用背井离乡讨生活了。”在养殖场工作的残疾人谢尾已开心地跟笔者说,乡亲们都不打牌了,都想着致富奔小康。有很多年轻人从外地回来了,从事种养殖业,既能有个好收成,又能照顾家里人。
如今的下凤村,油茶林、文化健身广场、休闲广场应有尽有,几近成了一幅“村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乡村图景。村里还建设了蔬菜产业观光园、农俗文化体验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实现由单一的“茶叶飞鸡”、油茶种植养殖园向乡村旅游观光、农俗文化体验等多层次生态产业的转变。
“村里十分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设了乡村大讲堂,还成立了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小兵为带头人的郴阳花灯小调宣讲队,让重教、尊老理念深入人心。”在李政看来,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发展,也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广大群众精神风貌的变化。看着眼前这大片产业,李政还有更长远的打算,从村里到茶山的这条路打造成旅游观光小径,两侧种些果树,修建几个休闲小亭,在茶山的正对面修整出一个占地五十亩的草坪,可以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