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闽宁镇武河村,一片生机盎然。在武河村的宁夏正果永宁优质桃示范园区里,移民们除草修枝、修整林网,辛勤耕耘着这片桃产业的致富梦。宁夏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涛说:“短暂的收入上涨不是我们追求的致富梦,打造一片可持续发展的桃产业才是我们的致富梦。”

走出家门进桃园村民稳定就业吃下“定心丸”

2019年,北京正果农业科技集团公司扎根闽宁镇,成立了宁夏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桃产业也正式走进了武河村。那时,荒滩之上,村民们稀稀疏疏种植几片玉米地,这是脱贫后不少40、50人员的生活支柱。传统的种植模式,让农民只能从玉米种植上获得收入。桃产业的到来,让村民们不仅没有离开土地,反而多了土地流转费和打工钱,未来还有望成为桃园“股东”。

张涛告诉记者:“我们的桃产业园不仅教村民们种桃子,随着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善,这片桃园将成为闽宁镇上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旅游采摘于一体的打卡地。”

村民马国宝曾经是位建档立卡户。脱贫后,马国宝和媳妇靠着外出务工和种植玉米维持生计。村里引进了桃产业,马国宝走进桃园当工人,一个月能拿到近3000元收入,还多了一份土地流转费。从外出务工到在家门口务工,马国宝一年四季在桃园都有活干,不用操心桃子的销售问题,还学到了桃子种植技术。国家桃产业体系的岗位科学家每到桃树生长的关键节点就赶到桃园传经授道,16个优质桃品种已在这里种植成功。

像马国宝一样的稳定工人在桃园有20多位,这些长期工月收入均近3000元。除了解决20多位村民的稳定就业,桃园还吸纳一部分临时工。这些临时工大多是留守妇女,她们可以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在桃园农忙时赚些散钱,一天收入约90元。走出家门进桃园,村民不用再东奔西走谋生活。桃园的基础设施正在规划,从一片荒地到一片绿意盎然,这里寄托了大家稳定致富的憧憬和希望。

荒滩变良田可持续发展产业创造致富梦

如今,桃园实际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亩,近8万棵桃树在这里茁壮成长,枝头隐隐约约摇曳着青色的幼果。眼前的一片欣欣向荣,是宁夏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携专家、移民风吹日晒、辛勤耕耘的结晶。

让荒滩变良田,张涛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我们在地里开了1.2米宽、80厘米深的沟,每亩地施5吨有机肥。还在地下20厘米处铺设了秸秆防止盐碱返到地面,秸秆不仅能减缓水质渗透,还能作为有机肥反哺土质。改良土壤每亩地投入大概在三千到四千元钱。”张涛回忆起改良土壤那一年的艰辛和荒凉,内心百转千回。

除了改良土壤的投入,再加上种苗、种植、管理、维护等各种费用,一亩地投入近7000元,这对于初来乍到的宁夏正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笔不小的投入。但庆幸的是今年秋天桃树上就能结出硕果,张涛计划着今年秋天就开放桃林,为游客们提供桃子采摘服务。

一边斥资搞种植,一边规划搞旅游,张涛对这片桃园寄予了更高的经济效益期待。他告诉记者:“扶贫增收只是这片桃园的使命之一,让村民稳定就业实现了桃园的社会效益。通过改良土壤、种植桃树来提升村里的生态环境达到生态效益,通过桃子种植、休闲观光带动企业多元营利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托起移民们的致富梦。”

正在规划的园区观光台、冷库物流包装车间,寄予了张涛对桃园的无限期待。不久的将来,闽宁镇桃花节、蟠桃会将在这片桃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移民们将通过这片桃园吃上“旅游饭”。

本报记者陈玲杨韶华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