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纳林采当村农丰农业有限公司的大棚内,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收黄瓜、西红柿,并进行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幸福。他们在自己耕种的几十年的土地上给企业打工,每天不仅可以挣130元,每年还可得到每亩80—180元的土地流转费,别提有多高兴了。
他们之中的李旭则就是村里的脱贫户,一直以来靠种植为生。2015年村里建起了大棚,他就在这里打工,他告诉记者,“在大棚内工作,不仅可以学到种植技术,每月还可以挣到3900元,今年已经赚了2万元了,不只是我,村里还有很多人也在这里打零工。”
据了解,近几年纳林采当村引进5家农业企业,流转了7000亩土地建有1180余亩大棚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与传统的大棚相比,现在的日光温室大棚不仅采光好,增温快,而且空间也大,劳作起来也更方便。日光大棚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按草莓算,采摘一斤30—60元不等,一座大棚年可收入6万元。”四卜树农业示范园种植户郭文清说,现在日光温室大棚采用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不仅省事,而且产出来的农作物病虫害少,产量也高。
同样尝到设施农业甜头的还有大柳塔试验区生油村的村民。“我在村上的生态农业园打工,每个月工资4000元,和老伴儿入股农业园,每人股金2万元,去年分红8370元。”神木市大柳塔试验区生油村脱贫户李增昌一边在村集体经济的大棚内察看黄瓜长势,一边向记者讲述设施农业带给自己的幸福新生活。
“目前,吊挂已经成熟,沙瓤味道甜,一个大棚可产3000多斤吊瓜,仅吊瓜就可以收入6万元。现在大棚内种植有西红柿、豆角、茄子等15个品种,采取订单农业、进园采摘的方式销售。”该村第一书记马爱平告诉记者,借着脱贫攻坚之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流转了300亩土地,建起了60座大棚,其中30座为蔬菜,30座为樱桃。目前,蔬菜大棚已经产生效益,樱桃也开始挂果,农业园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助力农民增收。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设施农业让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带动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
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有效供给,推动设施农业建设稳步发展,近年来,神木市以农业示范园为载体,积极打造一批设施农业园区,按照“稳粮、促果、增畜、优菜”的发展思路,把产业增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发展设施农业面积达5000亩。
神木市今年计划实施设施农业50亩,其中普通大棚30座,日光温室大棚20座。为切实促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神木市农业农村局采取技术人员包联入户等方法深入到各示范园进行现场指导,确保设施农业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让设施农业撑起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王彩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