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鹅一般指出蛋壳一个月左右的幼鹅, 由于雏鹅的身体各器官并未发育完全, 因此身体的整体机能比较差, 不能够适应外界的自然环境。此时, 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不仅有利于提高雏鹅的存活率, 也有利于增强雏鹅的抗病力。
1 加强雏鹅的育雏工作
1.1 雏鹅破壳前准备
育雏前, 育雏室的清理和消毒工作十分必要, 关系到整个育雏工作的成功与否。因此, 加强育雏室的管理应该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当中。 育雏室应该选择通风条件和采光条件等较好的地点,同时相应的干燥条件也必须满足相关要求。育雏工作是一项技术很强的工作, 所以对于从事育雏的工作人员而言,育雏人员的素质与育雏的效果和质量息息相关。因而在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中, 应将人员培训作为一个单独的版块, 加强技术培训。 在育雏前, 对于相关的育雏药品也应该准备齐全,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2 育雏工作的开展
雏鹅的选育工作是一项十分严格的技术工作, 雏鹅的选取, 不仅要看雏鹅的体型, 叫声, 同时也要了解雏鹅的抗病性。 对于体弱多病的雏鹅, 应该及时予以淘汰, 保留那些身强体壮, 活力十足的雏鹅, 以提升雏鹅群体的整体质量。 对选育好的雏鹅, 接下来的喂养工作也应该加强力度, 争取培育出品种与质量较好的雏鹅。
2 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
2.1 雏鹅饮食管理
雏鹅的第一次饮食很重要。 刚孵出的雏鹅的喂食应该在出壳 1d 以后, 雏鹅的饮食, 温度控制在 36~37℃比较适宜,选择饲料以易于消化的优先。
2.2 雏鹅饲料的调配
雏鹅饲料的调配必须适合其生长发育的要求, 不同的雏鹅品种应该有针对性的选取不同的调配饲料的方法。 雏鹅的饲料必须加工成粉末, 并将其搅拌成糊粥状。青饲料必须切成易于雏鹅消化的丝状。
2.3 雏鹅的饲养方法
雏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于青饲料的需求不断加大, 因此, 在日常饲养雏鹅的过程中, 应该适当加大青饲料的比重。同时, 控制好青饲料的施用量, 不可过多, 亦不可太少。对不同日龄的雏鹅, 应该采取分级管理的原则, 如 10 日龄以内的雏鹅, 白天饲喂 6~7 次, 夜间喂 2~3 次。10~15 日龄精饲料喂4 次, 白天要减少到 3 次, 夜间要减少到 1 次, 青饲料可随意采食。合理的饲养方法对雏鹅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雏鹅的分群管理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雏鹅在大小和强弱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若仍以同样的标准饲养雏鹅, 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大而强的雏鹅抢夺了大量的饲料, 小而弱的雏鹅会越来越弱小。因此对强弱差异较大的雏鹅, 应该按照大小强弱实行分群饲养。
3 雏鹅的管理
3.1 温度和湿度的控制
由于刚出生的雏鹅自身生理机能发育不完善, 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还比较弱。由于雏鹅绒毛稀而短, 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能力弱, 因此, 应对雏鹅加强保温工作,为其提供适宜生长发育的环境。 如果雏鹅室温度较低,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大量雏鹅压伤、 踩死, 而温度过高时, 雏鹅则表现为张口呼吸,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所以适宜的温度是雏鹅健康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不同日龄的雏鹅,应将育雏温度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育雏温度为:1~5 日龄 27~28℃, 6~10 日龄 25~26℃,11~15 日龄 22~24℃,16 日龄后可控制在 18~20℃。雏鹅室的湿度的合理控制也有利于减少雏鹅的发病率,干燥清爽的环境最为适宜, 湿度的控制应该控制在 60%~65%为宜。
3.2 通风条件的控制
适当的通风是保证鹅舍空气质量的必要条件,但是通风又和保温互相矛盾,所以应尽量协调温度与通风的矛盾,在该通风的时候适当通通风,以减少室内的异味, 在需要保温的时候, 减少通风次数, 稳定室内的温度。
3.3 光照调节
光照条件的好坏对于雏鹅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接受适当地阳光照射能够促进雏鹅健康成长。 在天气许可的情况下, 雏鹅在5~10 日龄时, 可逐渐增加室外活动时间, 接受光照, 增强雏鹅的体质。
4 注意事项
畜禽的卫生防疫工作历来是饲养过程中的难点。 雏鹅的饲养管理, 稍不慎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对于雏鹅的饲养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减少雏鹅的病发率。 雏鹅在 5~7d 饮水中按说明添加硫酸红霉素、 恩诺沙星等药物, 预防细菌性疫病发生。种鹅在产蛋前 1 个月注射小鹅瘟疫苗, 这样母鹅产出的蛋再孵出的雏鹅就具有了抗小鹅瘟的母源抗体。同时, 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雏鹅, 还应注射不同剂量的疫苗。雏鹅的饲养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工作, 对于饲养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在饲养雏鹅的工作中既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又要加强雏鹅饲养技术措施的落实。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农业局畜牧站 王晓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