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户 致富能手
——记曲子镇孟家寨村种植大户
曲子镇孟家寨村是环县有名的设施瓜菜生产基地,该村所种植的哈密瓜远近闻名。孟家寨的村民勤劳朴实,思想进步,在多年的种植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种植大户,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曲子镇孟家寨村孟家寨组人,现年40岁。在种植设施瓜菜之前,他一直在家务农辛勤耕作,但一年辛苦劳作下来,除了基本的生活费用所剩无几,这使他深深体味到了生活中的困惑与艰辛。为此,他下定决心,再也不能这样随波逐流、虚度光阴,一定要创出一条致富的新路来。
近年来,在曲子镇党委、政府和孟家寨村党支部号召群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战略部署的实施时,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积极响应镇村两级的号召,一改传统的种植结构,确立了以发展设施瓜菜为主的新思路。他深信知识就是财富,科技就是生产力,为此,购买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技术资料,开始通宵达旦地钻研设施瓜菜种植技术,他把书带到田间地头,别人小憩时,他在专心致志、潜心研究,茶余饭后,人们休闲娱乐的时候,他依然在苦读直到深夜,通过学习,他逐渐掌握了一套适合本地瓜菜生长的生产模式。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要种好设施瓜菜,关键在于管理。这既要有科学知识,又要有实干精神,还需不断总结提高。平时,整天在大棚里转,看瓜菜的长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不管是播种,还是施肥用药防病,每个细节都不放松,这几年种植的瓜菜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病虫害,也没有发生过一次因管理不当而大面积死苗现象。为了更好、更快的掌握种植和销售,他充分利用镇村的远程教育资源查找信息,虚心求教有着丰富种植经验老农和专家,并经常外出了解市场行情,通过考察和学习,创新种植技术,改良种植品种,丰富销售市场,几年下来,他积攒了一身过硬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有了技术,就有了生产的武器和动力,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创新销售方式,采取驾车流动销售、公路沿线销售与电话配送等方式,扩大销售市场,用汗水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用勤奋耕耘着自己的人生。
截至今年,他共经营钢架棚5个,竹竿棚15个,总面积6.5亩,春季,在大棚里他精心种植着甜瓜、西瓜、西红柿、黄瓜、辣椒等热销瓜菜,收入能达4万余元,秋季,他又抢抓时机,种一些叶菜作物,收入1万余元,全年仅靠设施种植收入就达5万元左右。种植设施瓜菜使成为了当地依靠种植设施瓜菜发家致富的范例,随着他经营设施瓜菜的效益越来越明显,众多乡邻前来讨教技术,有意从事设施种植行业,不管是谁,都毫无保留地传授,还经常用自家高价购买的优质瓜菜品种为种植户改良品种。他还在生产中不断地为其他种植户提供市场信息、新品种、种苗和技术服务。展望未来,说,他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为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尽一份力。
连续几年,同志被曲子镇党委、镇政府先后授予为“曲子镇瓜菜种植能手”、“曲子镇孟家寨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曲子镇科技兴农先进个人”、“曲子镇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第2篇:烤烟种植大户先进事迹2
姜州乡烤烟种植大户推荐材料
--xx先进事迹
xx村幅员面积8.5平方公里,辖5个社,315户,1278人,310省道横穿其中,交通便利,境内有梨园水库,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资源和水利资源;适合发展烤烟、畜牧业、蚕桑、油菜等,烤烟种植大户xx的家就住在xx村二社,而本人又是xx村村主任。今年他承包了50亩田,种植烤烟。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收入20.6万元,亩收入达4129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xx村有111户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1000亩,烟农平均亩收入达8235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xx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青人,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要带领全村人民种好烟,利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从大棚育苗,到大田移栽,田间管理到烟叶烘烤,分级扎把等这一系列过程。他的烤烟生产技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在烟用物资上,做到一个“足”字。今年,xx 共投入烤烟专用复合肥50包,钾肥17包,农家肥10万斤,油枯2500斤,微肥50袋、地膜250公斤充分保证了50亩育苗和大田移栽所需。
二是在在起垄上,突出一个“规范”。今年,xx种植的50亩烤烟,烟地全部实行机耕、机垄。严格按照行距1.2米,株距0.55米,每亩栽烟l000株开厢提埂。
三是在种植烟苗上,做到一个“早”字。俗话说“庄稼要丰收,种在时候上”xx作为一个有丰富烤烟种植经验的种植大户,他深知这其中的道理。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全部在4月上旬就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了开相提埂,5月5日之前全面完成了大田移栽。
四是大田移栽和田间管理上,做到一个“严”字。今年,他种植的50亩烤烟全部100%推广漂浮育苗,严格按照宽厢窄株的要求,根据实际配套推广先膜后烟、打孔移栽、大窝环状施肥等技术。狠抓烤烟防虫治病防治、打顶抹叉,严格做到“田无杂草、顶无烟花、腰无烟叉、沟无积水”。
五是烟叶采收上,到一个“适时”。 为确保采烤质量,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要求在养成熟烟叶上下功夫,不采青叶,不烤青烟;采编上,严格按照采烤标准,适时成熟采摘。
六是烘烤上,到一个“科学”。 完善组织机构创新;组建了烘烤专业化队伍,实现了烘烤专业人员分工,专业烘烤队下设三个烘烤作业组,每个作业组按烘烤量下设烘烤组、采烟组、编烟组、分级扎把组,将所有烟叶分类进行编烟,按质入炉,合理装烟,做到了竿不超重,炉不超容;利用新建智能化烤房实行集中专业化烘烤,提高烘烤水平,降低劳动强度,达到了“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烘烤目的,实现了烟叶的科学高效烘烤。七是分级扎把上,做到一个“细”字。在烟叶烘烤回潮之后,进行等级挑选时,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等级细心挑选,做到不混青混杂,无包心烟,每把烟叶控制在20片叶左右。
这些是xx烤烟生产技术的全部经过,也正是由于他的精心管理和特有的种植技术,才使他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的种烟收入达到20.6万元,他顽强地拼搏,展示出了当代农民的风采,也为xx村老百姓树立了一个好的学习榜样,在他的带动下全村老百姓种烟积极性高涨,烟农收入从2008年的125万元,提高到2011年的321.2万元,近两年来都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烤烟生产先进集体。
xx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第3篇:蔬菜种植大户先进事迹材料
**,现年60岁,**县虹桥镇天齐庙村人。个人承包5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实现了依靠科技致富。2005年他经营的瓜菜种植示范园年产瓜菜650吨,纯收入31.5万元,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3年
以来,王林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4年—2005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3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其中2004年他培育的重达41.2公斤的巨型西瓜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廊坊)农交会并引起轰动。2004年、2005年王林两度参加**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举办的西瓜擂台赛,培育的西瓜均居参赛产品之首,并连续两次荣获“瓜王”称号。
王林致富不忘乡亲,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4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万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0万元以上。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第4篇:烤烟种植大户推荐先进事迹材料
绿水镇烤烟种植大户推荐材料——高庭伟先进事迹坪庄村幅员面积xxx平方公里,坪庄村辖7个组、有农户486户,共1976人,属彝汉杂居地区。本地气候适合发展烤烟生产,烤烟种植大户高庭伟的家就住在坪庄村xx组,而本人又是坪庄村村主任。今年他承包了xx亩田,种植烤烟。今年,他种植的xx亩烤烟,收入xx万元,亩收入达xx元。在他的带动下,今年坪庄村有xx户种植烤烟,种植面积达xx亩,烟农平均亩收入达xx元,为当地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道路,为绿水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庭伟是个有想法有干劲的年青人,他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要带领全村人民种好烟,利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他逐渐掌握了自己的一套种植、管理和烘烤技术。从大棚育苗,到**移栽,田间管理到烟叶烘烤,分级扎把等这一系列过程。他的烤烟生产技术主要注重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在烟用物资上,做到一个“足”字。今年,xx共投入烤烟专用复**xx包,钾肥xx包,农家肥xx万斤,微肥xx袋、地膜xx公斤,充分保证了xx亩育苗和**移栽所需。二是在在起垄上,突出一个“规范”。今年,高庭伟种植的xx亩烤烟,烟地全部实行机耕、机垄。严格按照行距规格开厢提埂。三是在种植烟苗上,做到一个“早”字。
第5篇:农村种植大户先进材料
---种植大户---典型材料
1975年出生的---,1998年毕业于-----学院。从农村里跳出“龙门”的他,毕业后再次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靠着自我摸索在农村创业,他走上了发家致富路。
每个创业的人都有过不同的坎坷,认准了创业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刚开始,---养过虾、种植过西瓜,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不是他要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创业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他决定引种北海1号哈密瓜,进行大棚种植。对于没有大棚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大棚种植是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大棚里十几个小时,精心的护理自己种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们的成长,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了走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道路的信心。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为做好技术管理,他请来农业专家授课,并大胆采用滴灌技术、整枝茎部涂药、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术,达到抗病虫害、提高哈密瓜品质的效果。到11月份,他一个成熟的哈密瓜可以达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价被客商抢购一空,---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种植成功后,村民们赶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的解答,并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他还说,希望今后可以成立哈密瓜种植培训基地,承担起向周围村民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做点好事。
今年村委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党总支部委员。村民们都说:“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热心,我们相信他能有一番作为,相信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心里装有群众的人,因此大家毫不犹豫地选他。”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他说:“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曾想到,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认真工作,不辜负群众的希望。”---村是一个咸水养殖大村,有一千多亩规模的对虾养殖。---看到虾塘对虾出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着,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虾塘里的水放完,试种哈密瓜。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浙江三门县已经有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从三门县的经验来看,虾塘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种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皮色也好看。另外,一般情况下瓜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不能连作的,但在虾塘内每年都可以种植,因为对虾与哈密瓜轮作后,土地肥力足,瓜种了后有根瘤菌,对对虾和哈密瓜都有好处,肥料省,发病少。
三门县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对---有很大的借鉴和推行价值。虽然---与三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技术到位,这个新模式是能够在---出成果的。有了这一发现,---决定要抽出时间,确定几个虾塘,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投入成本不会过大。如果试验成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能给村民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还能让---村生产的哈密瓜香飘天下!
第6篇:蔬菜种植大户王泽平先进事迹
蔬菜种植大户王泽平
先 进 事 迹
王泽平是永寿镇鸿化村村主任,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国家鼓励土地流转这一大背景下,他抓住时机,在本组承包了25亩土地用于种植食用菌。前期,由于技术缺乏和种植经验不足,产量一直都不高,出现亏损。面对这一困境,他首先想到的是去书店买有关食用菌种植的资料,一边看书学习,一边实践摸索,慢慢地了解育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却花费了大量时间。永寿镇农业服务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他介绍了一名技术指导员,通过技术指导员的多次培训及他自身的努力,增加了收益。在生产过程中,他一边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一边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如今已熟练掌握了多种食用菌种植技术,收入也大幅增长。
在栽培管理上:他选择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菇棚;并改变了过去因施肥用药不合理影响食用菌质量的问题,经指导培训后他按平衡施肥原理,以有机肥和无机肥、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相结合原则,尽量不施或少施化学肥料,通过加强菇房消毒,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用药次数,保证无公害生产。
在自己收入增的同时,王泽平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村干部的义务,要增加村民收入、改善村民生活。他不仅
靠科技种食用菌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而且还用自己所掌握的种植技术指导广大乡亲。在食用菌生产中只要有群众向他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帮助乡亲解决技术难题,他还主动为周围菜农购买优良菌种、优质农膜和新农药,并把自己多余的菌种无偿供应给农户,更令人敬佩的是王泽平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免费的、义务的,村民们都很感激他,都主动向他学习。
总之,经过多年努力,王泽平在创业致富路途中,创造了经济效益,同时为广大乡亲创业致富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要当好农民致富带头人还必须加倍努力、加强学习,更好地带动更多的人创业致富,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突出贡献。
永寿镇农业服务中心:陈翠英
2013年1月6日
第7篇:种植大户事迹材料[推荐]
篇1:大户种植典型材料
奉新县冯川镇城郊村失地菜农余家模,现年56岁,2007年投资五十万元,在宋埠镇青湖村个人承包200亩土地种植蔬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蔬菜生产经营上,他大胆研究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积极探索蔬菜种植高效新模式,解决周边村富余农村劳动力30人就业,实现了依靠科技共同致富。该基地主产辣椒、茄子、长豆角、黄瓜、葫芦及反季节的多种蔬菜品种,每日平均供应1500-2000斤鲜菜,丰富了市民的蔬菜种类,确保市场供应,平抑了蔬菜价格,同时当地农户因土地流转获利在8万元左右。
2009年他推广的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菜,年产150吨,纯收入31.5万元,此方法省工省投入高收益,成为享誉全县的瓜薯菜种植科技标兵。
为发展“两高一优”瓜菜生产,2007以来,余家模认真钻研瓜菜种植技术,先后总结摸索出了甘蓝—西瓜—玉米—白菜和甘蓝—甜椒—玉米—香菜两种菜粮高效种植新模式,其中采用的甘蓝—西瓜—玉米—白菜模式种植20亩,平均亩效益6200元,实现效益13万元,两项合计创效益25.4万元。同时,他还通过自己技术创新,采用嫁接技术,研究出了超大西瓜培育技术,2008年—2009年先后培育出10余个瓜重超20公斤的超大型西瓜,他将自己研究的技术和新模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先后接待周边群众参观300余人次,带动农户150户,带动推广“四种四收”高效种植模式1000亩以上,新增经济效益300万元以上。他致富不忘众乡亲,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年的种植经验介绍给同村及周边村百姓。同门兄弟人余家水家贫如洗,两年前,余家模得知余家水有种植大棚蔬菜的意向后,主动借5000元帮助余家水2亩大棚辣椒,当年收入在3000元以上。如今,余家水三间土房已不复存在,盖上了新瓦房。得到余家模直接帮助的还有余同付、洪克均、宋士云、洪振国等12户。在余家模的直接帮助带动和影响下,城郊村、青湖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30多家180多亩,仅此一项每年收入可达50万元。现在城郊村蔬菜种植再次成为该村支柱产业,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农户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当地蔬菜产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篇2:农村种植大户先进材料---种植大户---典型材料
1975年出生的---,1998年毕业于-----学院。从农村里跳出“龙门”的他,毕业后再次回到农村当起农民,靠着自我摸索在农村创业,他走上了发家致富路。每个创业的人都有过不同的坎坷,认准了创业的方向就要做出百倍努力。刚开始,---养过虾、种植过西瓜,但是慢慢地他发现这些不是他要发展的方向。于是他决定重新寻找创业的方向,经过长期的调查和研究,他决定引种北海1号哈密瓜,进行大棚种植。对于没有大棚种植经验的他来说,大棚种植是个全新的领域。于是他从头学习,每天泡在大棚里十几个小时,精心的护理自己种植的哈密瓜,一天天看着它们的成长,就像盼望自己的孩子快点长大一样。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首批哈密瓜成熟后,瓜肉香甜可口、口感清爽,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首次的成功使---更加坚定了走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道路的信心。去年秋天,他把哈密瓜种植面积扩大到15亩。为做好技术管理,他请来农业专家授课,并大胆采用滴灌技术、整枝茎部涂药、人工授粉等高科技技术,达到抗病虫害、提高哈密瓜品质的效果。到11月份,他一个成熟的哈密瓜可以达到2公斤,又以每公斤11元的高价被客商抢购一空,---再次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的棚室哈密瓜种植成功后,村民们赶来参观学习,他总是热情接待,耐心的解答,并毫不吝啬的把自己的种植经验传授给他们,希望带动大家一起发展北海1号哈密瓜。他还说,希望今后可以成立哈密瓜种植培训基地,承担起向周围村民无偿提供参观学习和培训服务的工作,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做点好事。
今年村委换届选举,---高票当选---党总支部委员。村民们都说:“这个年轻人踏实、肯干、热心,我们相信他能有一番作为,相信他是一个热爱土地、心里装有群众的人,因此大家毫不犹豫地选他。” 对于今后的工作,---有着自己的规划。他说:“村民的信任,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埋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却不曾想到,也能给他人带来帮助,这更加鞭策我要加倍认真工作,不辜负群众的希望。”---村是一个咸水养殖大村,有一千多亩规模的对虾养殖。---看到虾塘对虾出售完后,大片虾塘空闲着,白白浪费了土地资源,觉得非常可惜。因此他想是不是可以把虾塘里的水放完,试种哈密瓜。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积极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浙江三门县已经有这样的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从三门县的经验来看,虾塘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种出来的哈密瓜特别甜,皮色也好看。另外,一般情况下瓜类在同一块土地上是不能连作的,但在虾塘内每年都可以种植,因为对虾与哈密瓜轮作后,土地肥力足,瓜种了后有根瘤菌,对对虾和哈密瓜都有好处,肥料省,发病少。
三门县的“种养结合、瓜虾轮作”模式,对---有很大的借鉴和推行价值。虽然---与三门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方面有不同之处,但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技术到位,这个新模式是能够在---出成果的。有了这一发现,---决定要抽出时间,确定几个虾塘,进行小规模的试验,投入成本不会过大。如果试验成功,将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样不仅能给村民创造出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还能让---村生产的哈密瓜香飘天下!篇3:种植大户刘继良先进材料 种植大户先进材料--刘继良
刘继良,男,汉,现年50岁,自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完成场党委、管委下达的各项工作。自第一轮土地承包开始,年轻的他抓住机遇,承包良种队100亩荒地,当年创收8000元,积极鼓舞了他种植的热情,以及使周围群众看到实惠。他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向富裕的生活。特别是2010年,我场掀起林果业种植,对于一直从事蔬菜产业的村队,林果业对大家都比较陌生。场领导首先找到刘继良,做思想工作,让他带头种植林果业。为了能更好地种植林果业,他先后十余次到三乡、四乡参观考察观摩,并查阅书籍,收集信息,随后便把自己的50亩地用来做试验种植林果业,同时动员自己的其他兄弟四人一起种植,使我场的林果业种植达到了连片种植150亩的规模,并在林间进行套种土豆、花生、西瓜、大白菜等,每亩西瓜产量预计达5吨,平均销售价格0.8元/公斤,西瓜亩产值可达4000元;每亩马铃薯预计产量1吨,平均销售价格1.5元/公斤,马铃薯亩产值可达1500元;每亩大白菜预计产量2吨,平均销售价格0.5元/公斤,大白菜亩产值可达1000元。三项合计,每亩总产值达6500元,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周边群众种植林果业的积极性。为农牧民提高经济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1年我场着力打造集中连片1000亩地的“林经一体化”示范园,刘继良同志为了发挥林果业在促农增收方面的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宣传优惠政策及经济效益。采用果树套种西瓜的栽培模式,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优质农家肥、马铃薯套种、大白菜套种等实用技术,力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按照场管委的 “三分种、七分管”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苗木的管护工作;“六统一”:统一开沟、统一施肥、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管理;坚持推行农业精耕细作节水、节能、节种、节约、节地“五节”措施;向大家推广种植技术:在苗木栽种前,用生根剂对苗木进行清泡。栽植时,按照技术要求挖坑施底肥,统一进行苗木定干、封口,及时对经济林苗木进行灌溉,确保了苗木的成活率;在春播期间,加强对农机手的管理培训监管,防止因农机作业时损害果树苗木;加强对果农的宣传教育,禁止果农套种作物施用剧毒农药,以免损伤果树苗木;积极宣传种植经济林的积极性,实现集中连片种植,提高集约化程度;不断加强科技服务,加大果园密植力度,大力推广“矮、密、早”等建园模式,长期开展技术服务,注重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果农管理技术。
2011年度种植(养殖)大户、优秀劳务经纪人推荐表牧业队牧民,今年47岁。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靠
种粮大户先进事迹
苹果大户先进事迹
种植户 先进事迹
食用菌种植先进事迹
种植合作社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