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蟹香满塘,人来人往的南港码头和螃蟹市场里,询价比价声此起彼伏,一袋袋大规格螃蟹“登”上绿色专车,“爬”上各地餐桌,让八方食客在与肥美的蟹黄进行“舌尖上的战斗”时,尽享泗洪县临淮镇渔民们的秋收之乐。
蟹蟹浓,庆丰收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霜降后,不到临淮买螃蟹吃,未免是一种遗憾。走进阡陌纵横的螃蟹塘,随处都能见到勤劳的渔民在热火朝天地喂食,意气风发的笑容是他们对丰收最好的演绎。
“老陈,你们家今年这螃蟹一如既往的好!”在临淮有21353名居民养殖螃蟹,大家既是竞争关系,又是亦师亦友的合作关系,他们彼此经常会串串门,互相比比谁家螃蟹长得好,然后分享自己的“螃蟹经”。
“这两只螃蟹还不是最大的哩!我前段时间刚卖出去一批螃蟹,那个头比这俩还大呢!”陈守山举着两只6两母螃蟹,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陈守山是该镇临淮居著名的养殖大户,承包了100亩塘口,而五十七岁的他和螃蟹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有了养成精品蟹的“独门秘方”。
“现在有些人看中螃蟹高产值,一窝蜂地挤破头进来想分一杯羹。但是很多人缺乏养殖经验,总想多收益,所以可劲儿地投放蟹苗,这种粗放式的养殖模式,不仅产量上不去,养出的螃蟹品质都不好,白白浪费了自己一年的精力和财力。”陈守山作为当地的养殖大户,不光自己养得好,还带动其他养殖户一起学习好经验,共同养出精品蟹。
据陈守山说,螃蟹讲究精品养殖,在考虑一般的养殖方法外,切忌盲目追求产量。想要养出又肥又美的螃蟹,必须要科学控制投放密度,这样才能提高螃蟹的质量,进而提高螃蟹的“身价”。“现在三两母精品蟹大概是65元/斤,6两母螃蟹可以达到180元/斤,当下收获的母蟹蟹黄鲜香细腻,蟹肉白嫩紧致,而马上起捕的公蟹蟹膏也是鲜美丰腴,绝对会满足食客们的味蕾。按照往年的行情和目前的走货量,今年保守估计能赚到40多万元。”在陈守山的塘口上,平常有2个工人帮忙,忙的时候最高能带动20多人就业,每人每天至少赚到200元。
蟹蟹美,文化留
螃蟹的丰收之美在养殖户,也在螃蟹产业链中的劳动者们。成熟的螃蟹产业孕育着丰富的蟹文化,也延伸着产业致富链。
此前,该镇一年一度的捆蟹大赛圆满收官,彩绳翻飞的舞台中央是近百名捆蟹人丰收季的真实写照。“捆蟹是技术活,既要有过硬和熟练的技术,又要有良好的专注力,能在捆蟹大赛上拔得头筹是我们专业能力的体现。现在捆蟹大赛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到丰收季前,我们都会做好充足的准备,争取拿到大赛第一,向大家伙展示我们的实力。”胜利社区的螃蟹大户段广玉说道。
捆螃蟹比赛已然成为当地特色文化活动之一,而和螃蟹有关的美食节等特色活动数不胜数,丰富着渔民们的生活,也渲染出一片丰收欢悦的气象。
螃蟹的丰收也拉动了其他附属产业发展。
村民口中的老胡名叫胡明安,是临淮居的上岸渔民。上岸后,他发现了螃蟹附加产业链商机,自己开办了泗洪同舟水产品加工厂,向附近的养殖户们提供运输用的泡沫箱和冰块。随叫随到、送货上门的优质服务收获了大批客户。“别小看这附加产业链市场,因为往外运螃蟹必须要冷冻保鲜。而我的厂子就在这里,大家想要多少货直接给我打电话,我就送过去,非常方便。现在我的厂房有4个冷库,事业初具规模,今年预计可以赚上十几万元。”说话间,胡明安又接到新订单,赶忙理好货给顾客送上门。
蟹蟹优,保稳定
近几年临淮螃蟹逐渐声名在外,不仅靠的是渔民们勤劳的双手,也依赖于科学的养殖方法让螃蟹质量总体较优,赢得了好名声。
早在秋收来临前,该镇农村工作局就多次邀请省市县乡水产专家就螃蟹养殖进行专门培训,为螃蟹丰收季保驾护航。
“全镇现在6899户居民养殖螃蟹,养殖面积达50745亩,今年预测河蟹产量可达五千多吨,创造三亿多元的经济总产值。在几代渔民的奋斗下,临淮螃蟹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一腿一钳都关乎老百姓的生计。为保障螃蟹产业良性、健康、有序发展,我们除邀请养殖大户传授经验外,也邀请了江苏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大闸蟹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学者们就河蟹养殖关键性技术进行指导。从选择优质蟹苗,到种植水草、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控养殖生态环境,再到选好优质饲料以及降低应激反应等措施入手,通过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科学养殖技术水平,进而降低螃蟹发病率,提高河蟹产值,让我们的螃蟹‘横着’走出乡村振兴特色路。”正在调研螃蟹质量的临淮镇农村工作局局长李明介绍道。(张瀚文 李明 段夫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