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朱丹溪提出“乐药同功”,认为音乐如药物一样,可用于治疗疾病。
清代吴师机在《理瀹骈文》里说:“七情之病也,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首次将音乐疗法与情志性疾病联系起来。
在现代,音乐疗法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治疗抑郁、失眠、疼痛、孕产等医疗领域中。
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开设音乐产房,配备音乐助产师,以此缓解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恐惧、焦虑心理及疼痛感。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中医的五音疗法及其临床应用。
药的祖先是音乐
药【藥】字是从乐【樂】字而来,乐在产生之初,是用来治病的,是药的祖先。
仓颉造字:“樂”字的由来
传说黄帝当年把蚩尤打败后,蚩尤的士兵被擂战鼓震昏了,黄帝为了治愈这些士兵,就做了一个金属钟型的东西,即现在所说的乐器,用它的声音把士兵复活了。
这个钟型乐器中间是铜,两边是丝弦,架在木头架子上演奏。按照古字篆字写法,“樂”这个字中间是个白字,白代表金属,五行中金对应白色。两边是丝弦,底下是木,架在木头架子上在演奏。仓颉就根据这个金属钟形的东西造出了乐字。
可见最早这个音乐就是用来治病的,后来发现草也能治病,“樂”字上头加了一个草头,就成了“藥”。所以说药的祖先是音乐,音乐最早的功能是治病。
中医五音疗法,2000多年前就有了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畜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采阴气,以定群生”。
描述当时人们用音乐来平衡阴阳,治疗阳气过剩之病,这是把音乐作为治疗手段的最早记载。
《黄帝内经》则首次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五音疗疾”理论,奠定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基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主目,……在音为角;心主舌,……在音为徵;脾主口,……在音为宫;肺主鼻,……在音为商;肾主耳,……在音为羽”,指出角音通肝、徵音通心、宫音通脾、商音通肺、羽音通肾。
《晋书·乐志》曰:“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恻隐而仁爱;闻其徵声,使人乐养而好施;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
五音与中医理论结合,可使经络脏腑共振,调理情志,通过乐音的疗愈及音乐与人体经络脏腑的共振而达到医治身心的目的 。
五音疗法也须辨证施乐,对病选曲
《黄帝内经》:“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音通五脏,即角调式音乐有“木”之特性,入肝;徵调式音乐有“火”之特性,入心;宫调式音乐如“土”般广厚,入脾;商调式音乐有“金”之特性,入肺;羽调式音乐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但五音疗法并不是单纯用特定的音乐去一一对应治疗疾病,首先将音乐进行五行分类,再根据曲调风格和节奏又将这五种调式分为阴曲和阳曲,根据《中国天韵五行音乐》阴阳分类,结合患者不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再根据脏腑阴阳盛衰选择相应的音乐,用音乐的阴阳属性补偏救弊,平衡阴阳。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中介绍了五形人的不同特点,与五音相对应,即土形人选宫音,金形人选商音,木形人选角音,火形人选徵音,水形人选羽音。
对于五志过极所致之证,结合情志相胜理论,采用顺其脏腑施乐法,辨证论治,怒伤肝,使用角音;喜伤心,使用徵音;思伤脾,使用宫音;忧伤肺,使用商音;恐伤肾,使用羽音。
同时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根据五行相克,施乐原则为怒伤肝,悲胜怒者用商调;喜伤心,恐胜喜者用羽调;思伤脾,怒胜思者用角调;忧伤肺,喜胜忧者用徵调;恐伤肾,思胜恐者用宫调。
五行、五音与季节、情志及自然界的生命活动之间都有着内在联系,五调式音乐又有太类、少类和正类之分,其中太类主泻,少类主补,正类则平调阴阳、平补平泻。
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五脏-五音-五志的匹配关系、人体与环境的关系及“生克乘侮”规律科学地选择音乐,即辨证施乐,对病选曲。
五音疗法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1内科诸疾
近几年,中医音乐疗法临床应用研究成果显著。
朱玲等①通过分析糖尿病前期的中医病机,提出了宫调式音乐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方法。何炎琴等②根据患者证型选取不同调式的乐曲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这些都为中医音乐疗法在临床的推广提供了可靠依据。
2情志调整
音乐是人内心情感的外现形式之一,最容易影响人的情感,引发共鸣。国内外音乐疗法均在心理学上具有广泛应用,基于五脏相音对应体系的中医音乐疗法,调理情志更加精准,较之国外音乐疗法更具优势。
王晓红等③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五音疗法对于抑郁症患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蔡一剑④通过观察发现中医五行音乐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3经络调治
《乐书》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意指音乐可以与经络血脉“共振”,从而调畅情志,治疗疾病。
张波等⑤、许继宗等⑥、刘亚峰等⑦指出不同频率的声波刺激,可使相关经络发生相应的微循环改变,共振频率可使经络腧穴局部的气血循环显著增加。
此外,还有把传统经络学说与音乐疗法结合,将声波与电流波结合,再通过穴位进入机体的音乐电针疗法、经络穴位磁疗贴敷等与经络调治相关的研究。
周梅君等⑧选取50例脑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音乐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磁疗法治疗。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平均入睡时间相对较长且治疗后仍有16.67%的患者出现重度睡眠障碍,而观察组无重度睡眠障碍患者。
说明音乐电针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
音乐是天地和谐、阴阳调和的产物,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便采用音乐来疏通经络、祛病强身。
五音疗法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现代研究应不断传承与发掘中医传统五行音乐疗法,立足于我国传统音乐疗法的理论基础,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其理论,指导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