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在灵丘检查督导大青背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工作。 本报记者 翁剑 摄
本报记者 翁剑
一排排标准化圈舍、一群群大青背山羊,成为灵丘县南部山区白崖台乡涞湾村鑫喆大青背山羊养殖场的一道风景。
“从最初的100只起步,精心培育发展到现在的存栏1000多只。”养殖场负责人张金付说,“看见咱这些山羊,就像看见可爱的孩子!”
灵丘大青背山羊是我省首批20种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是灵丘畜牧产业的一张名片。
该羊因全身皮毛呈黑色,唯有背部长青色毛发且体型大而得名。这种羊体大、肉多、健壮、毛长、绒好,善攀爬,且肉质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嫩度高,味道鲜美,一直是当地群众招待客人的最高级别食材。
据灵丘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正高级畜牧师孟德荣介绍,这种羊是在灵丘南部山区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和生态、人文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定向培育而形成的一个肉绒兼用型地方山羊品种。据史料记载,青背山羊在灵丘大约有500至1000年以上的养殖历史。
2007年,山西农业大学动科院刘文忠教授带领科研人员深入灵丘县大山深处的下关乡铁角台村对大青背山羊的生产性能及遗传资源进行了测定。刘教授认为灵丘大青背山羊在我国地方山羊品种资源中具有独立的遗传性能、诸多优良生产性状,是宝贵的育种素材,有较高的保种价值,应该严格保护和利用。
为加大大青背山羊保护工作,2013年9月,灵丘县政府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省生态畜牧产业管理站签署了肉羊联合育种科技项目协议,以灵丘县原有大青背山羊群体为基础,对品种进行提纯复壮。2015年,灵丘县又依托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人才优势,深入实施差异化品牌发展战略,在大青背山羊保护与开发利用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合作。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灵丘县将发展大青背山羊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培育出铁角山、成发、宏鑫等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通过大青背山羊养殖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县青背山羊饲养量从2013年存栏3万只增长到2022年的8.79万只。2019年灵丘大青背山羊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20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养殖产品名单。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朝成名天下闻。近年来,随着大青背山羊养殖规模的扩大、羊肉产业加工能力的提高,灵丘大青背山羊系列产品远销北京、天津、河北、广东、福建等地。“每年到了秋冬季节,上门采购大青背山羊的商客络绎不绝。我们要把大青背山羊这一良种保护好,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灵丘大青背山羊养殖协会会长张金付乐呵呵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