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的养殖技术要点_如何养殖草鱼才能产生高效益_养殖草鱼的技术

该养殖技术模式由浙江龙和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依托龙游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对多项养殖技术进行集成创新而成,并形成了衢州市地方标准规范《草鱼池塘双茬养殖技术规范》。该技术模式主要是由鱼苗免疫、合理混养、底增氧技术、底排污技术、中草药预防、微生物制剂净化水质、轮捕轮放、科学捕捞、尾水处理等养殖技术要点组成。

基本规程

1.池塘条件:20-30亩,水深1.5-2.5米;每5亩配备3千瓦增氧机1台,每15亩配备2.2千瓦底增氧设施1套,每个池塘配备诱捕网设施1套,养殖基地应该有备用发电机。

2.鱼种放养:第一次草鱼鱼苗放养时间为上年年底至当年3月份以前,鱼苗规格为每公斤6-8尾,亩放养1200尾左右。这批鱼养殖到当年7月份,开始抬网、捕捞出售70%以上;同时补充草鱼鱼种,每亩放养规格为每公斤3-4尾,700尾左右,年底全部干塘出售。在养殖管理水平较好的情况下,草鱼平均亩产可达2000-2500公斤。放养前,需对鱼种进行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并消毒。

3.合理混养:根据养殖水体生物链的组成,进行合理混养。考虑到水体中各鱼类的生活食性及生活水层不同,每亩草鱼宜占85%左右、混养鱼占15%。混养鱼以滤食性鱼类为主,以改善水质,提高效益,其中白鲢鱼苗亩放养70尾,花鲢鱼苗亩放养50尾。

4、生产管理:

合理使用增氧设施。改变传统的水面使用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方式,主要利用底部增氧设施,增加水体的供氧量,水中溶氧的增加能大大提高对水体中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氧化水体中有毒有害的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达到水质净化目的,降低鱼病的发生率。

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在养殖高峰季节的6-9月份,定期向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乳酸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菌。通过有益菌分解水体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并且分解有毒有害的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达到净化水质目的。每周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每亩1-2升,隔10天全池泼洒EM细菌每亩1-2升;同时每40公斤饲料拌500毫升光合细菌进行内服,每20天一次,改善肠道菌群,有助鱼类消化吸收。

养殖高峰期,每天进行池塘底排污操作,定期排出底层50%以上污染物,然后通过固液分离、人工湿地、鱼菜共生(水上种青)、节水循环与薄膜防渗、泥水分离等环保技术,有效控制养殖污水排放,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科学捕捞。7月份起,当草鱼达到上市规格时,陆续捕捞,每年轮捕7-10次,年底一次性干塘捕捞。

关键技术

1.对草鱼鱼苗注射草鱼出血病疫苗进行免疫,可大大减少草鱼出血病引起的死亡,提高养殖成活率。

2.引进池塘底部增氧、排污技术,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净化水质,定期使用内服中草药,增强鱼体抗病力,改善池塘由于养殖密度大、鱼池负载压力过大的问题,很好地解决鱼池溶氧和水质问题。

3.合理搭配混养品种。通过轮捕、轮放来增加养殖产量,使池塘的蓄鱼量处在一个合理水平,更好地提高养殖产量。

效益分析

通过该技术模式,标准养殖塘草鱼亩产量可达2000公斤,是普通养殖模式的3-4倍,亩产值2.4万元,亩利润可达6000元;套养鱼花白鲢亩产可达250公斤,利润1500元。合计亩利润7500元,是普通养殖模式的5倍以上。此外,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示范基地和辐射区推广应用,提高了渔民的科技素质,带动了周边区域草鱼标准化养殖技术的推广。

周凡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