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郑琳 通讯员 夏现伟
“退役军人回家园,只为梦想能实现,能实现乡村梦,瓜果种植好啊好新鲜……”这是今年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戏曲节目《赞赞咱们的带头人》的唱段,歌颂的主角是2021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获得者辛宏权。
记者来到台州温岭滨海镇长安村,正好遇到“村晚”参演者潘姗姗,向村民分享她参加村晚的感受。在潘姗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辛宏权担任理事长的吉园农业种植基地。此时,他正与村民一起研究眼下莴笋的销售以及接下来的西瓜种植。
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智能化的灌溉设备、绿油油的蔬菜……与外面的湿冷不同,吉园农业种植基地给人“春意盎然”的活力感。“现在外面温度大概10度左右,大棚里20多度,比外面要高10多度。这个季节种植的是莴笋,很快就要种西瓜。”辛宏权说。
打造瓜果王国,年产值1亿
辛宏权从部队退役回家,受母亲的影响,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作为“新农民”,辛宏权的农业路走得并不顺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妻子冯云芬是他最忠实的“粉丝”,始终鼓励他坚持在创业路上走下去。
“我老公很喜欢钻研,在创业初期,开始对(种瓜)的技术也不是很懂,他就查找资料摸索,请专家现场指导,操作不过关就在大棚里反复试验。”辛宏权的妻子冯云芬这样告诉记者。
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辛宏权摸索出了一套优势产区种植办法,并在2005年成立温岭市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
如今,已经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优质的农产品种出来,实现“增产又增收”,产品的营销就至关重要。
辛宏权和妻子冯云芬都报读了浙江开放大学温岭学院,成为“农民大学生”,边学习边经营。
如今,他担任理事长的吉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总规模达7780多亩,社员140余人,年总产值1亿余元,辛宏权打造的“瓜果王国”初具规模。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瓜果藤”织出“共富网”
“一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从退役军人到现代农业带头人,辛宏权不忘军人本色,扎根田间地头,将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农户,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他结合温岭本地的种植气候,摸索出了一套种植西甜瓜与莴笋的套种模式,此模式的应用推广带动周边其他农户种植了2万多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以前空闲的时候喜欢打麻将、逛街,在辛支书的带领下,现在一年四季都有果蔬种植,大家生活变得充实,荷包越来越鼓,人也充满了干劲。”村民潘珊珊告诉记者。
据了解,基地每年引进、试种新品种三四十种,经发掘、筛选,总结种植经验后,再进行推广,帮助周边农民增收,带动更多社员共同致富。
在采访中,辛宏权告诉记者,他希望在温岭建立一个西甜瓜试验站,给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让农民有一个新的交流平台,从而带动整体农业技术的提升。
2019年7月被授予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2021年2月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2021年7月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2022年1月获2021年度浙江乡村振兴带头人“金牛奖”……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辛宏权始终如一带动村民致富的默默付出和不懈努力。
农民大学生
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队伍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关键在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自2004年,浙江开放大学试点农民大学生培养以来,累计培养农民大学生9万余名。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毕业后,94.3%的农民大学生选择留在乡村创业、工作,成为扎根乡村的“共富引擎”,辛宏权和冯云芬夫妇就是典型代表。还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雷文彬、浙江省“千名好支书”周宏伟、浙江省科技致富能手宋珠英、“龙游鱼王”张双其……一批批优秀典型从农民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希望提升自我的新时代农民。
“农民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来自农村,长自农村,工作在农村,他们有情怀、留得住、用得上。”浙江开放大学校长张建国告诉记者,浙江开放大学计划未来5年培养涉农专业农民大学生5万人,培训农民学员10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输送更多致富带头人和实用人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