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安螺蛳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江苏淮安螺蛳人工养殖技术要点

_费香东

形环棱螺(Sinotaia quadrata),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环棱螺属,俗称为螺蛳,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倾力打造“蒋坝螺蛳”品牌,连续 5 年举办螺蛳节。“蒋坝螺蛳”是螺蛳中的上品,已获得农业农村部有机螺蛳认证证书,其体大壳薄、肥满鲜嫩、筋道十足,素享“平民鲍鱼”之美誉。2020 年蒋坝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商业模式,以“蒋坝螺蛳”为核心产品建立了蒋坝小东湖螺蛳养殖示范基地,实施了池塘、稻田等多种养殖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怎样养殖田螺冬天有售_田螺养殖温度_冬天田螺怎么养殖技术

1 水源条件

基地引用洪泽湖洪金灌区水源,水质清新,水量充足,周围无污染源。养殖用水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要求。

2 池塘条件

螺蛳对生长环境适应能力强,喜欢冬暖夏凉的生长环境及松软的底质,对池塘条件没有太多要求,可以是浅水池塘和排灌沟渠,也可以是稻田洼地,一般有泥有水就可生存。小东湖螺蛳养殖示范基地池塘和稻田的水环境、底质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 391—2000)的要求。

2.1 池塘改造

利用小东湖既有的浅塘洼地进行改造,池塘土质为黏壤土,池塘面积为 0.1~4 hm 2 。小型池塘宽度不超过 20 m,大型池塘选择在池中每隔 20 m 搭建供饲养人员走动喂食的简易栈桥,或在池中每隔20 m 开挖宽为 2 m 和深为 0.8 m 的行船环沟,方便行船投喂饵料。多个小型螺池可并排梯次改造,堤埂坡比为 1∶2.5~1∶3,池塘深度为 0.8~1.2 m,底部保留 10~15 cm 淤泥,池塘两端对角处设置进、排水口,并安装防逃网。

2.2 稻田改造

利用小东湖部分低洼稻田进行改造,稻田底泥松软,田中开挖宽和深均为 50 cm 的环形沟,或“井” “目”和“田”字形沟,稻田水深为 15~25 cm,田埂高度为 40 cm,进、排水口安装防逃网。

3 清塘肥水

改造好的池塘或稻田,需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全面清塘消毒,其中生石灰最佳。无水时,按每667 m 2 使用 75 kg 生石灰的标准,化水后对池塘或稻田进行遍洒;有水时,按每 667 m 2 、每 1 m 水深使用 150 kg 生石灰的标准,化水后遍洒,以达到清野除杂、杀灭病菌、提高 pH 值和增加钙质的作用。清塘7 d 后,施放发酵腐熟的畜禽粪作基肥进行肥水,每 667 m 2 施用 200~400 kg,若底泥肥,可减少用量,底泥瘦,可增加用量。

4 种苗放养

4.1 养殖模式

目前小东湖螺蛳养殖示范基地主要有池塘套养、稻田套养等模式。搭配品种主要有草鱼、鲫、鳊等草食性鱼种或鲢、鳙、泥鳅等。池塘中可稀植茭白、莲或稀放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为螺蛳遮阴避暑,方便其攀爬栖息和提供饵料。

4.2 种螺投放

种螺选择标准为体质健壮无病伤,无寄生虫,螺蛳尖短小膨大,壳面光滑有棱,壳口近卵圆形,厣片规整呈黄褐色,受惊时螺头部能迅速缩回壳体,螺蛳规格约为 150 个/kg。种螺放养前应先放少量螺蛳或鱼苗试水,主养池塘放种时间最好在螺蛳繁殖前期完成,种螺每 667 m 2 放养量为 20~30 kg,幼螺每 1 m 2 放养数量为 1 000 个,套养的鲢、鳙鱼种每 667 m 2 放养量为 150 尾,鲢、鳙比例为 2∶1,或搭配草鱼、鲫、鳊,其鱼苗每 667 m 2 投放数量为 0.3 万~0.5 万尾。稻田套养可待秧苗返青后直接投放幼螺,放养密度为主养池塘放养密度的一半。

4.3 种螺繁殖

螺蛳和鲫排卵方式较相似,即分批次排卵,螺蛳每年 4 月份开始繁殖,5—9 月份为生育旺季,产仔数量与种螺螺龄及环境条件有关,一般每胎可产仔螺 3~7 个。幼螺一般在出生 2~3 周后开始觅食,浮游生物不能完全满足螺蛳的生长需求,此时应人工辅助喂养,使用豆浆、配合饲料或菜饼的碎屑进行投喂,投饲原则少量多次,并尽量使池水保持微流动状态。

怎样养殖田螺冬天有售_冬天田螺怎么养殖技术_田螺养殖温度

5 日常管理

5.1 饲料投喂

螺蛳的饲料来源比较广,在主养池塘螺蛳除摄食天然饵料外,可适当投喂豆粕或人工配合饲料,饵料要求新鲜且富有营养,符合《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 5072—2002)的规定。投喂时间和方法:水温为 20~28 ℃时螺蛳摄食旺盛,可每天投喂二次(上午及傍晚各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质量的 1%~3%;当水温<15 ℃或>30 ℃,则少投或不投。由于螺蛳行动缓慢,觅食性不强,宜全池多点均匀投喂。采用粗养方式时,可每隔一段时间适量施放经发酵的有机肥或生物肥,即可满足螺蛳的生长需要。

生产中如发现螺蛳的厣片陷入壳内较深,这是饥饿所致,说明饵料不足,此时应提高饵料蛋白含量,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螺蛳的厣片不规整,收缩时有肉质溢出现象,说明螺蛳缺钙,此时应在其饵料中添加贝壳粉和骨粉来增加钙质。

5.2 水质管理

螺蛳池塘的水质要保持肥活嫩爽,定期加注新水,池水最深处不超过 80 cm,水体透明度为 25~30 cm,溶解氧应>4 mg/L。pH 值为 7.5 左右最适宜螺蛳生长,当池水 pH 值较低时,施用生石灰进行改良,一周后泼洒 EM 菌,确保水质良好。

5.3 病害防治

螺蛳病害以防为主,一般用生石灰、杀菌药或药饵进行防治,防治药物应符合《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NY/T 755—2013)的规定。生石灰可有效预防螺蛳疾病,同时增加水体中的钙质,促进螺蛳的生长。治疗螺蛳纤毛虫等病害时要尽量避免使用硫酸铜,其对螺蛳有灭杀作用。稻田养殖要避免农药和化肥产生的危害,按规定使用药品和剂量,以免影响螺蛳的生长。要强化巡塘,发现蛇、鼠、鸭、鸟等天敌入侵要及时处理。

5.4 越冬管理

入冬前应强化培育,使螺蛳健壮,当水温<10 ℃时,螺蛳便会入淤泥中进行冬眠,在淤泥表面留出小孔用于呼吸。入冬后将水加深到 60 cm以上保温,并向池塘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螺蛳越冬,越冬时螺蛳不进食,不用投饵,但是要保持池塘的水深,定期换水,保证水中溶氧量充足。

怎样养殖田螺冬天有售_冬天田螺怎么养殖技术_田螺养殖温度

6 起捕收获

人工养殖的螺蛳当年可达到 4~8 g 食用螺规格,按照捕大留小原则,3—4 月份,先把大螺蛳(种螺)捕出上市,7 月份后逐步起捕达到食用规格的螺蛳。可根据螺蛳长势情况 30 d 左右分塘轮捕轮放,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

6.1 捕捞方法

比较有效的捕捞方法:一是选择一定网目的圆形或方形网片做成网兜,四周用竹片等撑开,网兜四周紧贴池塘底泥放置,中间投饵,引诱螺蛳入网,捕大留小;二是根据螺蛳喜爱攀缘的习性,向池中投放竹枝、草把、网片等攀缘物,翌日早晨收取;三是用抄网主动采捕或干塘拣拾。

6.2 运输与贮存

用草包、编织袋、周转箱等装运,运输工具应严格消毒处理,无异味。装车时可根据运输时间及车厢保温情况,在每层之间加放一层碎冰,以提高运输成活率,避免堆积过高,挤压坏螺壳,运输途中要保持螺蛳湿润,严防风吹、日晒、雨淋。螺蛳适宜贮存温度 4~7 ℃。

7 效益分析

2020 年蒋坝镇螺蛳池塘和稻田套养面积近700 万 m 2 ,每 667 m 2 养殖面积增收约 2 000 元,主养螺蛳的池塘每 667 m 2 产量达 3 000 kg,螺蛳产业化生产已成为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合理改造低产鱼塘和稻田进行螺蛳套养,可促进渔业增收增效。从蒋坝小东湖螺蛳养殖示范基地的几个大面积塘口养殖情况分析,开展螺蛳大水面养殖,既能发挥螺蛳净水功能,又能充分利用水体资源。

螺蛳的繁殖能力比较强,起捕螺蛳时,选择保留适量螺蛳亲本进行繁殖,并强化繁殖期管理与幼螺培育,就能做好留种工作,来年可不需要再购苗补种。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