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村支书马振锋(左)与种植户交流蔬菜种植技术。贺兰县委宣传部 供图
初心,是常年在田间地头的恒心;使命,是扑在村上一心为民的诚心。十多年来,他把人生韶华倾注在了百姓发家致富上,在乡村一线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他是贺兰县金贵镇银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振锋。
小村子成了“大商户”
这位皮肤黝黑、办事稳重、在群众当中颇有威望的马振锋书记,是银河村温棚蔬菜产业发展的领头人,几十年如一日,一心放在了温棚蔬菜的种养、品种引进、技术指导与销路拓展上,呕心沥血,村民亲切地称他为“大棚书记”。
他带领银河村从一个小村子变成了“大商户”,家家户户经营起了蔬菜大棚;从传统的水稻种植成为贺兰县“菜篮子”供应基地,辐射周边多个县城与村镇;从温棚蔬菜供应到成功创办“金贵牌”蔬菜,成为宁夏著名商标,得到了区内外客商的广泛认可,银河村走出了一条全村人民齐发展的致富之路。
2002年开始,贺兰县作出发展农业经济产业的决定,银河村率先行动,以设施蔬菜为主导产业瞄准市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温棚。想法一提出,群众将信将疑,一直保持观望。马振锋带领村干部挨家做群众的工作,但群众反映种植技术难、启动资金少、效益不确定等问题。
马振锋坚信只有身先士卒才能折服群众,于是,他卖掉家里的农用车,筹措资金,带头建设了20栋设施蔬菜温棚,自己学技术、选品种、跑销路。半年下来,马书记的纯收入比之前翻了几倍。经济效益是最有说服力的言语,也给村民吃了“定心丸”,村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也纷纷响应村里的决定,各家各户开始经营起了温棚蔬菜,银河村蔬菜种植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壮大,农户的致富生活由此开始。
村民马泽红原来是养牛贩牛的生意人,经济效益不是太好,他看到村里发展温棚的前景,就下决心改行在村里种温掤,不到五年家里的面貌大变样。不仅买了小轿车,也在县城买了楼房,开着小车种菜棚。像他一样依靠种植设施蔬菜发家致富的不在少数,村民的生活一个比一个过得好。
“我之前靠种玉米、稻子、小麦,也就刚能维持个生活,手里也没有几个钱,种温棚后,家里买了车,还供女儿上了大学,手里也很宽裕。”耿胜利说着自己生活向好的变化,子女有成,家庭和睦,幸福的笑容挂满嘴角。
“出去打工不容易,找到好的工作实在是太难了,之前我养鱼,现在我家里的大棚我们都顾不过来,更别谈出去打工了,忙起来还要从外面雇人过来干活,这样忙碌而又充实的日子以前想也不敢想,家里也照顾了,钱也挣上了,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生活。”村民张京生边说边感慨,眼下的生活令他很满意。
菜篮子闯出了发家致富路,小蔬菜鼓起了村民的大腰包,农业种植结构的大调整换来了农民生活大变化,农民家境变得更加殷实,家家新建了砖瓦房,户户开上了小轿车,用上了小货车。
这一切新的变化没有让马振峰满于现状,他的心里已经开始了新的谋划。村里的设施蔬菜壮大起来了,销路变得越来越难,价格也并不理想,尤其是面积扩大、产量增多、蔬菜结构单一的状况下,化解农户蔬菜销售的后顾之忧,成为马振峰牵挂的大事。
“金贵牌”蔬菜走向全国
马振锋带领村党支部成员牵头组建了瓜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依托全村现有设施蔬菜大棚基地,建设完善一个辐射带动周边的蔬菜冷链物流中心和蔬菜交易集散中心,建成冷链配送体系。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温棚入股、参与经营管理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建立“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收益由分红”的新型土地流转模式,家家户户“抱团经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这样一来,销路打开了,蔬菜变成宝,村里的“金贵”牌无公害蔬菜都供应到上海、浙江、山东、山西、青海、长沙等省、市,走进了大型农贸市场,端上了城市人的餐桌,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也打出了较好的信誉度和知名度。
银河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菜篮子”,银河村开创了“银河经济模式”,被自治区作为典范宣传。2018年,银河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村集体有钱了,村支部威望高了,为民办实事有底气了,群众出行难、灌水难、饮水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一切美好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2017年,马振锋被评为贺兰县“最美村官”。面对荣誉,马振峰坦然一笑,说:“我们当村干部,就要想着带领群众发家致富,为群众办点实事,这样我们心里才是踏实的。”(吴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