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农村养鸡创业故事最新解析 大学生农村养鸡创业故事1:80 后开网店卖土鸡蛋月销12 万生意火好赚钱 人物名片 刘沩, 1984 年生,宁乡县沩山乡人,沩山沩印养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 年前,宁乡小伙刘沩关掉了自己在广东的工厂和外贸公司,回家做起了网上 卖鸡的生意。如今,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每月可销2000 只土鸡、 12 万个鸡蛋。 昨日,展望自己沩印养鸡专业合作社的前程,刘沩充满信心:明年我们将扩 建新的基地,争取做到销售土鸡40000 只、鸡蛋 200 万个 ! 卖掉外贸公司,联合村民养土鸡? 咯 咯 咯 ,一只只 1 公斤大小的五黑土鸡在竹林草地里自在地唱着歌、觅食昆 虫。刘沩兴办的沩印生态养殖场就坐落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的八角溪村。 1984 年出生的刘沩是土生土长的沩山人,最初他在广东做工厂管理,几年时间 下来他拥有了自己的灯具工厂和外贸公司。在公司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我的 右腿膝关节被确诊为骨巨细胞瘤, 医生下了病危通知, 只能忍痛卖掉自己的心血。 刘沩回家休养,爱动脑筋的他决定不再南下,而是在自己家乡卖鸡。 刘沩联合村民们一起建立沩印养鸡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沩印 商标。

也就 是 沩山印象的意思。 刘沩介绍,到今年八月,养鸡专业合作社已经进入正轨, 合作社全部采取小户散养的模式, 现有存栏土鸡16000 只,每天可出 3000 -5000 个绿壳土鸡蛋,到了下个月,新的一批土鸡开始产蛋,每天又可多出产初生绿 壳土鸡蛋 2000 -3000 个。 这些土鸡除自己觅食昆虫、饮用山泉外,我喂的全部是自产的碎米、稻谷、菜 叶。 刘沩告诉记者。 消除顾客疑惑,筹建网上可追溯平台 2012 年 2 月,刘沩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名叫沩印生态养殖的店铺,他将自己 养鸡生产的全过程拍片并制成网页,放在网店、QQ 空间和微博上,供顾客和网 友参观、浏览,以消除疑虑。目前我正在筹备建立自己的网上可追溯平台,今 后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查询到整个养殖生产流程和基地视频直播。? 网店起初每天只有几个顾客,现在已经有上千个固定客户,宁乡县城还有几十 个实体店销售代理点。刘沩介绍,现在每个月可销土鸡2000 只左右、销蛋12 万多个,深受顾客欢迎。 中秋节前几天,在我这里的绿壳土鸡蛋订单就有3000 多份 现在主要是保证质 量,扩大影响,争取明年销售土鸡40000 只,鸡蛋 200 万个。

刘沩表示, 2015 年,合作社将在沩山扩建新的基地,包括藏香猪、黄牛、生态鱼的养殖以及烟熏 腊肉、火焙鱼、坛子菜、干菜的加工等。 大学生农村养鸡创业故事2 :压不垮的养鸡创业女强人 2004 年,第一次创业不到一年,她遭遇火灾,刚刚起步的养鸡场化为灰烬,损 失近七十万元。 当很多人认为她会从此一蹶不振的时候,她却借款东山再起, 再 次将养殖场办得风风火火。 祸不单行。 2008 年,大雪封山,鸡蛋滞销,蛋鸡死亡。她又未能幸免,损失三 四十万。再次起航的创业路依然荆棘。 十年创业, 两次全军覆没, 并未把这位 35 岁的女人吓倒, 摔倒后的她拍拍身上 的灰尘,继续前行。带领村民致富,让乡亲们脱贫,是支撑她一路走来的信念。 她相信,明天会更好。 打工 偷师 1995 年,由于家贫,为寻求更好的生活,16 岁的李国会离开家乡筠连县高坎 乡红旗村, 与同乡一起外出打工。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宜宾某餐馆当服务员,当 时每个月只有160 元的收入,但这让从大山里走出的李国会颇为欣喜。随后, 她又去过新疆摘棉花、卖衣服,还辗转到河北等地打工。按照她的话说,只要是 一般打工妹所从事过的工种,她基本都做过。

但是,一想到贫穷的家乡,对于出 门那天起就暗暗下决心要闯出一番事业的李国会而言,打工不是办法, 创业才是 目标。 一直寻找项目的李国会,在一次偶然回筠连时发现,筠连市场上的鸡蛋比乐山 市要贵四五毛一斤。 原来, 当时筠连市场上销售的鸡蛋是从乐山运过来的,由于 运输成本的问题,单价自然要比乐山市场上贵。 筠连县高坎乡可以搞养殖吗?这个疑问在李国会心中开始生根。1998 年,李国 会开始到乐山当时比较大的一家蛋鸡养殖场打工。在此期间, 她对养鸡的每个环 节认真学习, 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请教养殖场里的专家,经过三年多的学习, 她 基本掌握了从选鸡苗、饲养、到销售整个流程的技巧。 养殖场里吃点苦,才能更好的学到东西。在李国会看来,偷师 的那段时间会 比较累,但是一想到鸡蛋这个市场前景较好的项目,她总是能坚持下来。 这一学, 就是三年。 一场大火 2003 年,李国会和丈夫回到筠连县高坎乡,准备在这里开办养殖场。当时,他 们的存款只有 4.6 万元,连修厂房的的资金都不够。遂向亲友借款,厂房建设之 初,打地基、搬砖头、扛水泥等活路,李国会都要和丈夫亲力亲为。 2004 年,高坎乡鸿运养鸡场成立,随后李国会一次性购买了5000 个蛋鸡,修 厂房、买蛋鸡、购鸡笼,一共花了25 万元,其中二十余万元全部来自借款。

李 国会本想大干一场, 早日将借款还清, 一开始的时候也还顺利,第一个月就挣了 几万元。但是,一场大火将她打回了原形 。 2004 年,由于管理不当,一场大火将李国会的养殖场付之一炬,加上蛋鸡和鸡 蛋,损失约七十万元,所幸的是,并未造成人员受伤。当时,李国会和丈夫在宜 宾跑销售,等回到养殖场时,看到苦苦经营的希望瞬间化为灰烬,她心疼极了。 看到眼前的一切,李国会的丈夫一下子晕在方向盘上,她的母亲抱着她失声痛哭, 倔强的李国会强忍泪水,心里一直不断的在提醒自己,不能倒下。 现在回想起来,李国会说,如果只为自己着想的话,她完全可以和丈夫回到乐 山打工还债。但是,一想到村民们没有脱贫的技能,她就坚持了下来。她希望通 过自己的努力, 带领大家走出困境, 走向希望。 在大多数人以为她从此倒下的时 候,李国会选择了坚持。 一场大雪 2005 年,李国会再次借款创业。 这一次,就像回到了原点一样, 她购买了 5000 个蛋鸡,经过自己不断的努力, 她再一次获得了成功。 不少村民看到她的成功后, 纷纷开始和她合作,也搞起了养殖。 2006 年,李国会一次性购买了一万只蛋鸡,由于市场好,一度还达到了供不应 求的状态。

2007 年,李国会再次购买8000 只蛋鸡。此时,她的养殖场已经达 到了 2.8 万只蛋鸡的规模。以1 万只蛋鸡每天生9700 个鸡蛋计算,除去所有开 支, 1 个鸡蛋有 0.2 到 0.4 元的纯利润,最高值的时候可以到到0.5 元的利润。 一个月的利润有七八万元。 按照这个节奏,一年的时间,李国会就能还清债务。没想到,一场大雪,再次 将她的梦打碎。 2008 年,筠连降雪时间比往年都长,大雪封山,李国会的数万只鸡蛋无法销售 出去,加之天寒,不少蛋鸡相继病死。这一次,她损失了三四十万。面对这样的 失败,她再次选择坚强。 领路致富 2009 年,李国会选择了第三次创业,并获得了成功。村民们看到了李国会的成 功,有 12 户村民参加了她组织的免费培训,一个多月后,李国会还帮村民把鸡 苗订好。当时,她给村民一只鸡垫了10 多块钱。 高坎乡红旗村村民李永才说,李国会的养殖技术和当地的养鸡技术不一样,她 的养鸡技术是科学性的养鸡。小鸡出壳以后要给它育苗,还要注射疫苗。 过去养 鸡,长到一斤到两斤左右就会死,村民们现在用她教的技术,小鸡的成活率提高 了不少。 除了将技术毫不吝啬的传授给了当地村民,在资金、营销上,李国会也给予了 当地百姓极大地帮助。

在公司的带领下, 以村民入股的方式统一喂养、 统一入股、 统一销售、入股分红。 同时,不少村民还在李国会的养殖场打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喂鸡、打扫鸡棚, 工作时间 5 个小时左右,每月的工资1600 元还包吃住。在挣钱的同时,还可以 照顾家里,这比在外打工强多了。 2012 年,李国会和朋友合资注册了腾龙养殖有限责任公司,事业的发展开始大 步向前。目前,她养殖蛋鸡规模达到了三万只,带领村民养殖蛋鸡约为十万只。 去年,她的鸡蛋销售达到了180 万元。 今年已经有不少村民打电话告知她,过年就结束打工生活,回乡跟着李国会搞 蛋鸡养殖。 大学生农村养鸡创业故事3:80 后女大学生养鸡创业故事 在曲阜市尼山镇屯里村,有十余户养鸡户,而引领这场养鸡创业大潮的,则是 嫁到村里的枣庄媳妇 魏哲英。魏哲英是80 后创业大学生典型,现在的她,却 有着更重要的身份屯里村支部委员,曲阜市第十二届十三次政协委员,济宁市 第十二届党代表。 回乡创业的她走上了养殖致富的道路, 尽管这条道路坎坷曲折, 三落三起。 放弃工作毅然回乡第一批鸡被秋雨淹没 2002 年,魏哲英从聊城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就来到青岛的一家肉鸡公司 打工,她所在的公司是集种禽、孵化、肉鸡饲养、肉产品加工、饲料、兽药为一 体的龙头出口企业, 凭着一番干劲儿, 魏哲英一步步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渐晋升到 中层管理干部,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成为技术骨干。

在青岛工作的第二年年底,她与老家是山东省曲阜市屯里村的孔宪华结婚了。 二人同是单位的大专毕业生,在公司又是中层以上干部,公司优先为他们考虑安 排住房问题。 然而, 正当他们在青岛的事业一片光明时,魏哲英夫妇却有了回家 创业的想法。 她与孔宪华商量, 与其在外面给别人打工,还不如回家创出属于自 己的一番事业。于是, 2005 年 5 月份,她与对象双双毅然辞去了工作,回到了 屯里村。 因为有工作经验,他们决定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出发,搞肉鸡养殖。几经曲折, 魏哲英夫妇用自己家的承包地换下了邻居靠路边的一片场地,进行鸡棚的搭建, 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养鸡场靠近河滩,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回家养的第一批 鸡还没出栏,就被一场罕见的秋雨给淹没了。魏哲英告诉记者,第一次养鸡,直 接经济损失过万,再加上建棚的一万多元,这一场洪水让他们几乎破产。 东山再起从头开始第二批鸡遭遇禽流感 在一番伤心痛苦之后,魏哲英选择了坚强。收拾残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魏哲英一步一步重新建起了大棚鸡舍,进来了鸡苗。 然而, 老天爷又给魏哲英开 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这第二批鸡在成长的过程中,又赶上了全国爆发的禽流感。

据魏哲英介绍,那个时候,人们谈鸡色变,不敢吃鸡,肉鸡的价格暴跌。不 过,有着良好专业素养和前期养殖经验的魏哲英,在进购第二批鸡时, 精心选取 了鸡苗,科学饲养,同时与肉鸡收购公司签订了合同,最终,魏哲英的这批鸡, 在市场价却跌至每斤2.3 元的情况下,仍按照合同以每斤3.1 元被回收,这一次, 她盈利 6000 元。 创业的初期,魏哲英也有过后悔的懊恼。放着安稳的工作不干,偏回家养什么 鸡啊,这样的情绪也曾困扰过她。然而,倔强的魏哲英还是咬牙挺住,坚信阳光 总在风雨后,既然决定做了,就不能再犹豫,而且要做出个样子。 创业刚刚出点成绩 又经历了拆棚 风波 经历了两次失败和挫折,魏哲英的坚持有了更大的回报。第三批合同鸡挣了 8000 余元。2006 年春天, 养鸡行情看好, 第四批鸡挣了5600 余元 到第七批鸡 时,她获利 1.2 万元。盘点回家创业养鸡一年多的时间,虽历经风雨,却也收获 不少,一年的时间,养鸡共盈利5 万多元,魏哲英在辛苦付出之后,终于尝到了 创业的甜头。 然而,就在她准备趁势大干一场的时候,问题又找上了门。当初与邻居讲好以 地换地,付钱包地两家双赢,可是这位邻居老农眼红心狠,总是想着找茬 ,整 天以各种事由到鸡场视察 ,搅合的魏哲英全家不得安宁,事情僵持到2006 年 10 月份,邻居老农非让拆棚,万般无奈之下,魏哲英只好把刚建起不久的大棚 和场舍忍痛拆了。

关键时刻,政府出手相助。经过村委会协助,2007 年年初,魏哲英转包了一处 新场址,2007 年 2 月至 4 月份,她倾其全部家底,投资10 万余元,建成了两座 可饲养 15000 只鸡的大型鸡棚, 兴建了 50 吨的蓄水池,2007 年共饲养出栏了8 万多只肉鸡,除去成本,纯收入15 万元。现在,魏哲英的事业一切步入了发展 的快车道,一些村民看到她养鸡挣了钱,眼也热了,也要跟着建鸡棚,她都毫不 保留地手把手教给他们, 并现场指导传授技术。 在魏哲英的带领下, 屯里村兴起 了养殖大潮,共同走上致富道路。 大学生农村养鸡创业故事4 2013 年,杨定勇和王芬夫妇毅然辞去了杭州的工作,回到安徽广德老家养起了 土鸡。这两位由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又回到了家乡,开启了互联网卖鸡蛋的创业 之路。从 300 只渐渐发展到如今的几千只,养土鸡的妞也渐渐在广德乃至更远 的地方打出了名声。他们的土鸡和土鸡蛋也卖到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 从零开始辞职养鸡 王芬之前从事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而杨定勇则是做软件开发,两人的年 薪加起来差不多20 万元。本可在杭州过得不错,但是创业的想法不经意间萌发 了。

王芬发现每次从老家回来带的土特产,周围的朋友都很喜欢, 觉得既健康又 安全。杨定勇在电商工作, 对互联网这方面了解的比较多,对于农业的发展前景 十分看好。于是两人决定回老家创业。 我们每天都很忙,没有时间陪女儿。回老家创业,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女 儿,为她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外工作,与父母聚少离多,回家创业的话 也可以多陪陪他们了。王芬的初衷是这样的,然而家人却不理解他们的这种行 为。 王芬表示:父母经常会说,早知道你们这样,还不如不让你们读书。但是王 芬和丈夫则是坚定信念, 开始了养土鸡的事业。 没有家人的帮忙, 他们夫妻二人 就任劳任怨地干着。养鸡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真正做起来才知道其中的艰辛。 因为我们没有经验,只能一点点学起。买专业的有关养鸡的书籍,在网上查找 别人的经验介绍,或者直接去其他的养鸡场考察学习。王芬说道,幸运的是, 最开始养了 300 只鸡,除了被车轧死一只外,其他全部存活。这是一个很好的 开端,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创业的信心。 杨定勇细心、谨慎、可靠,是养鸡场的掌舵人。他主要负责品质把关、网站平 台的搭建和养鸡技术的研究等工作。王芬则发挥自己的所学及专长,负责对外的 沟通以及产品的销售。

随着他们的事业渐渐有气色,在加上心疼自己的儿女, 父 母也开始帮他们分担一些工作。比如说,种小鸡吃的青菜、南瓜,给小鸡喂食, 一些比较简单的鸡舍的修缮工作等。 困难重重各个击破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养殖土鸡对于王芬和杨定勇他们来说着实不易。 鸡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并且要注意防疫、保温等各种问题。 在防疫方面,我们会按时给小鸡打疫苗。同时做好科学防范工作,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