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玉坤 实习生 郭磊
11月6日,踏着傍晚的夕阳,70岁的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农民陈思安夫妇,抱着一捆自家种植的新鲜墨西哥玉米秸秆,乐呵呵地钻进蚂蚱养殖大棚。他们把青簇簇的玉米叶抛洒出去,给满地的蚂蚱喂食。
“这是今年的最后一棚蚂蚱了,这一棚卖出去,还能增加4000元左右的收入。”陈思安高兴地对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说。
经过两年的发展,老陈夫妇不仅自己走上了蚂蚱致富路,还带动当地几家农户发展蚂蚱养殖,仅此一项,就给村民增加收入100多万元。“明年我要扩展到100个蚂蚱养殖大棚,还要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养殖蚂蚱!”11月6日,陈思安信心满怀地说。
曾经闹灾荒的蝗虫,如何变成了养殖界的“蝗金”
蚂蚱,又称蝗虫,曾经是农民朋友憎恨的害虫,历史上也曾因此闹过灾荒。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农田化学药物的推广使用,让蝗虫不再泛滥成灾,农业丰收有了一定保障。但是,对于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人们来说,一味灭绝显然不是最佳选择,如何变废为宝成为我国一些农业专家的研究课题。
“把敌人变成朋友,才是消灭敌人的最佳策略。”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教授石旺鹏,在一次讲座中谈到。
石旺鹏教授在“蝗虫的前生今世”的讲座中还介绍,其实“蝗虫”跟“蝗灾”是两个概念。两者并不能完全划等号,也就是说有蝗虫存在,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产生蝗灾。全世界命名的蝗虫有1万多种,但真正有可能构成蝗灾的只有几十种,而且即便是构成灾害,也是有前置条件的。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一些地区就开始探索养殖蝗虫,进行“变害为宝”的试验。
“蝗虫富含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而且还具有止咳、平喘、定惊止喘以及消积的中医药用功效,所以对蝗虫进行人工饲养加以利用,是完全可行的。”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副教授李可凡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认为。
李可凡查阅资料后表示,目前,经过数十年的探索,我国农业专家不仅有效治理住了蝗灾,而且还摸索出了养殖蝗虫的成熟经验。“现在山东、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蝗虫养殖大户,这种曾经的害虫,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蝗金’。”李可凡说。
周口七旬农民夫妇养蚂蚱,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老陈洼村东头,一排排白色的大棚映入眼帘,然而,这并非是种植蔬菜的农业大棚,而是陈思安夫妇养殖蚂蚱的“黄金大棚”。
受近些年发展农村经济的影响,陈思安夫妇一直琢磨着在农村发家致富的门路。别看老陈今年70岁了,但刷视频、发微信、开直播样样精通,通过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他寻求到了自己感兴趣的“致富经”。
2022年,老陈夫妇远赴山东菏泽,购进了第一批蝗虫幼虫,开始在老家养殖。“主要还是听完介绍后,看到了养殖蝗虫的前景。”陈思安向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介绍说,蝗虫养殖基本上不需要太繁杂的技术,成年的蝗虫每斤可以卖到30元左右,效益空间非常大,是种普通农作物收入的10倍还多。
2022年秋冬季节,第一次养殖的蝗虫全部出售后,老陈夫妇就开始探索在本地繁殖虫卵了,不再从外地购进。“2023年开春后,我们把大棚里土壤中夹杂的虫卵挑选出来,在空调恒温房间里,使用水、锯末等辅助繁殖,一举成功。”陈思安说,今年自家大棚里养殖的所有蝗虫,都是他们动手繁殖的。
蝗虫一般麦收前后,第一茬就可以上市出售,刚开始价格高,每斤可以卖到35元左右,越往后越低,但即使如此,到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还可以卖到每斤25元以上。“现在我养殖60个大棚的蚂蚱,每年收入保底在60万元以上。”陈思安说。
据陈思安介绍,蚂蚱只吃尖叶草,纯天然无公害,为了配合蚂蚱养殖,他在自家农田里引进种植了墨西哥玉米,这种玉米秸秆、叶面长势好,但果实小,是养殖专用玉米。
看到老陈夫妇养蚂蚱挣了钱,其他农户也跃跃欲试。同村村民谷艳丽家,今年首次养殖了20个大棚的蚂蚱,目前已经全部售罄,收入在20万元左右。另一户村民养殖了30个大棚的蚂蚱,也取得了预期收入。
“光俺这一个村,现在养殖有110个大棚的蚂蚱,总增收在100万元以上。”谷艳丽说。
养殖蚂蚱远销外省市,“吃货市场”供不应求
收入这么高,蚂蚱到底卖给了谁?又作何用处呢?
陈思安说,目前人工养殖的蚂蚱主要用途还是——吃。蚂蚱可以油炸、煸炒,而且无法喂养任何饲料,说是人工养殖,其实跟“天然野生”差不多,富含高蛋白物质,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是一道餐桌上的美食。
此外,吃不完的蚂蚱,被美食工厂做成多种口味的“蚂蚱酱”,延伸了蚂蚱养殖的产业链条,起到了增收效果。而养殖中不慎死伤的蚂蚱,还可以经过烘干、晒干后,按中药材出售,几乎没有浪费可言。
“内蒙古那边是草原,食草丰富,有一个客商年需蚂蚱5000吨,但他自己养殖的年产量只有3000吨规模,所以就到外省市收蚂蚱,今年就开着车跑到我这儿拉走不少。”陈思安说。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查阅资料获悉,清末时期《津门纪略》中记载的民间著名食品中,就有油炸蚂蚱。现在云南十八怪“三个蚂蚱一盘菜”,天津风味小吃“烙饼卷蚂蚱”等,也是一道地方风味。而且,东北烧烤的餐桌上,蚂蚱更是“抢手货”。
“到明年,我们要把自己家现有的60个大棚,扩大到100个。”站在夕阳的余晖中,陈思安夫妇爬满皱纹的脸上,绽放出金黄色的微笑。
(本报道策划:于扬,系大河报·豫视频原创新闻作品,未经授权,谢绝任何方式的转载、剽窃、摘用、盗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