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我们年纪大了,出门打工也没有单位要,通过陈远江的技术指导,目前在专合社里进行肉牛养殖和猕猴桃种植,收入比种庄稼强多了。”近日,宜宾珙县底洞镇陈泗村近六旬的脱贫户熊光友说道。熊光友口中的陈远江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多年的辛苦耕耘,陈远江得到了干部群众的肯定和认可。
种养循环 归乡游子大胆创业
2004年,家住珙县底洞镇陈泗村的陈远江选择外出务工。凭借做的一手好菜,他曾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等地的不少餐馆留下足迹。2012年,因餐饮行业不景气的羁绊,陈远江回到了家乡发展肉牛养殖业。“和猪肉、鸡肉相比,牛肉的价格不仅更高,而且供需稳定,受市场影响更小,再加上当时我自认为自己有一定基础,所以选择了养牛。”陈远江回忆道。
小时候,陈远江家中曾养过两头肉牛并卖出了好价钱,这是促使他选择肉牛养殖的原因之一。但规模化肉牛养殖和家庭小规模养殖不可同日而语,因缺乏对肉牛传染病防控知识的了解,陈远江养牛场中的几十头牛发生了交叉感染。这险些让陈远江在外打拼攒下的二十多万元积蓄付之东流。
“这就和做菜一样,如果在某道工序上出了问题,只能重新学习。”陈远江说。鉴于陈泗村上下皆无规模化肉牛养殖的经验,他购买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来钻研学习,一边从书中学习养牛知识,积极参加农业、畜牧等相关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一边远赴云南镇雄、广元苍溪、江安红桥等规模化肉牛养殖示范区取经,并自己给牛看病打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陈远江的努力下,他的肉牛养殖逐步走上正轨,而喂养肉牛的利润也吸引了不少乡亲的关注。当大家都在猜测陈远江下一步的动作时,他已将目光看向了新的产业。
在陈远江家后面的山林里,有一株野生猕猴桃,香甜的猕猴桃就是“家乡的味道”。为进一步拓展产业规模,有效利用肉牛养殖产生的牛粪这个天然有机肥,实现种养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2013年,陈远江开始尝试种植猕猴桃。
有了之前肉牛养殖的经验教训,这一次,陈远江提前做足了“功课”。他不仅主动报名参加县级部门组织的技术培训,采购优质树苗,还在村里建起了储存猕猴桃的冷冻库和包装、装箱全套流程车间,让猕猴桃在陈泗村即可完成采摘、筛选、清洗,大大提升产业附加值。同时,陈远江还利用“互联网+自媒体”的网络销售模式,并开展线下采摘体验的农旅发展模式,拓宽猕猴桃销路。2021年,陈远江的珙县僰乡怡农种植专合社综合产值达400余万元,现已发展社员88户,每年带动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随着自家种养殖产业的日渐红火,陈远江内心的想法也悄然发生着改变。
不负重托 探索先富带动后富
2014年,时任陈泗村文书的陈远江父亲陈泽彬,因年龄问题从文书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在乡亲们的一致推荐下,陈远江接替父亲成为了村里的新文书。在交接文书工作时,陈泽彬嘱咐儿子:“自家富了不算富,还要带动乡亲们都富裕起来才算真的富裕。”“正是父亲的这番沉甸甸的话让我感到这个村需要我,我相信我能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做些事情。”陈远江说道。
陈远江将父亲的嘱托牢记在心并很快付诸行动。2014年成立了珙县僰乡怡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任法人代表,靠着自己之前发展种养殖业积攒的人气,合作社刚一成立便吸引了十余户农户加入并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1年,僰乡怡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88户;拥有标准化肉牛养殖场36座;配套沼气池36口;肉牛年出栏300余头;建成猕猴桃基地3个、家庭农场一个,猕猴桃种植面积超过300亩。
为更有针对性帮扶村里的贫困群众,陈远江在登门走访的基础上,对全村65户脱贫户量身定做了帮扶项目,确保乡亲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持续增收。
人大代表 履职助推乡村振兴
2021年底,陈远江高票当选底洞镇第八届人大代表,有了新身份的他又开始思考如何用好自己的代表身份。在2021年11月份召开的底洞镇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陈远江不仅和其他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拓宽底洞镇各村产业路的议案,还以个人名义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扶持种养循环产业的建议。
陈泗村在陈远江的带领下,一步步从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基本为零的状况到现在产业不断壮大,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产业便民路畅通的蜕变,人均纯收入更是从之前的4605元达到了16000余元。
“脱贫之路刚走完,乡村振兴才起步。”说起以后的路,陈远江满怀信心。
“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这本‘烹饪手册’的确不好读,下一步,我们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重点发展肉牛和猕猴桃种养结合循环,更好的发展我们村的经济,带动老百姓致富,做出一桌让老百姓满意的‘致富大餐’!”谈及未来,陈远江脸上洋溢起憧憬的神色。(文 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