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种植技术汇编 汇编荸荠种植技 术 一、 荸荠的栽培技术 一、 荸荠的营养价值及生长特点 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水生植物, 喜生于池沼中或栽培在水田里。 它的繁殖采用球茎亦称果球进行无性繁殖。 荸荠喜温爱湿怕冻, 适宜生长在耕层松软, 底土坚实的壤土 中。 在栽培上, 要求有 20—25 厘米的耕作层, 这样既利于球茎的生长发育, 又不致球茎深钻, 个体发育大小均匀整齐一致, 也有利于掘收。 耕层过粘, 不利于球 茎的膨大, 腐殖质过多, 球茎的含糖量降低, 甜味差。 它适宜在浅水中生长, 在营养需求上, 要求氮肥较少,磷肥较多。 在整个生长期中, 要求有充足的光照。 二、 荸荠的栽培管理技术 要获得荸荠的稳产、 高产、 质优, 选择优良的品种是关健。 经多年来的实践认为, 菲律宾大马蹄生长旺盛, 抗病力强, 适应性广, 结实分布均匀, 个大, 糖多、 肉 嫩、 产量高。 经广西植物研究所 1988 年测定, 含糖 18. 41%, 淀粉 26. 37%, 粗纤维 3. 63%; 经青山镇经营管理站及荔镇经营管理站 1988 年分 别对本地种、 菲律宾大“马蹄” 的验收情况,菲律宾种的产量一般亩产在 2500 公斤, 高的达 3250 公斤, 而本地种一般的在 950 公斤,高的也不过 1500 公斤左右。
因此要获得荸荠的高产, 除选择优良的品种外, 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主要栽培技术是: 1、 精细选种, 适时育苗。 育苗用的种果球, 应选择个体大, 果形好, 表面光洁, 顶芽健壮, 无破损、 无病虫伤口的为好。 为了防止病害的侵染, 下种前应将种荠用 500 倍液秆枯净浸种 24 小时后, 再进行排种。 每亩大田的用种量视栽插的方式来确定, 一般采用分株移植的, 亩用种量在 20—50 公斤, 采用带个的母株植 法, 亩用种 75—100 公斤。 从栽培情况看, 认为采用带个的母株移植病虫害少, 产量高, 一般要比分株移植亩增产 250—500 公斤。 分株移植, 采用的是两 段育苗, 即先在苗床上旱育, 待苗高 25—30 厘米左右移到大田, 按 0. 3× 0. 3 米的规格插后进行水育。 待早稻收获后, 再分株移植; 母株移植, 是将旱育苗 直接插到大田, 不再分株插植。 从时间上, 分株移植育苗时间在 6 月 10日左右, 母株移植的可推迟到 6 月 25—30 日, 即早稻收获前 25—30 天左右为宜(秧 龄25—30 天) 。 为了 培育健壮的荠苗, 苗床地宜选择无渍水, 土层疏松, 肥沃的壤土或菜园地, 育苗前亩施用农家肥 300—500 公斤, 草皮灰(火土灰) 300—500 公斤, 犁翻整平, 分成 1. 3—1. 5 米的小厢。
下种前, 为了防止害虫的为害, 可用 500 倍液的甲胺磷将床土喷湿, 待干后再将种球按 4—5 厘米的间距排列在苗床上, 顶芽向上, 用细沙或松碎的细 土盖上, 厚度以刚盖过种球稍露芽为适, 然后淋足水。 为防止高温灼伤芽苗, 可搭棚遮阴或盖些稻草, 基肥充足的一般不需追肥。 齐苗后, 若荠苗叶色黄、 缺氮的, 可用尿素 0. 2—0. 3 公斤兑稀粪水 50 公斤进行喷淋。 移栽前一星期, 亩苗地追施尿素、 硫酸钾各 5 公斤, 喷 1—3 次杆枯净 500 倍液, 以防将病带入大田。 2、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大署至立秋前是荸荠的适时移栽期, 最好能在 8 月 2 日前插到大田, 最迟不能超过立秋。 插植的规格视土质的肥瘦, 移栽期的迟早不同作 适当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