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18时许,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高岭镇江中村弄甘屯,卢丙卫检查安顿好养殖场的羊,准备下班回家。“家门口直接就业,每月领五六千元工资,同时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小孩,我挺满足的。”这样的工作、生活模式,是两年前的他不敢想的。

去年9月,江中村建起了一个大型的澳寒羊养殖场。凭借过硬的养殖技术,卢丙卫顺利应聘到养殖场工作,成为一名饲养技术员,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

近年来,河池市围绕做大做强羊产业,在都安先行先试肉羊全产业链发展,推出“联建联营”养殖模式,建立“供羔、饲料、技术服务、回收、屠宰加工销售”五个统一标准,实现产业链前端、中端、后端核心环节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构建起“自繁自育自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羊产业的发展让当地农户获益良多,从脱贫到致富,农户走上了乡村振兴的“羊”光大道。目前,都安已形成“县有基地、乡有羊场、村有羊舍、户有羊养”的羊产业发展格局,覆盖农户65.47%。在都安的引领带动下,河池市肉羊养殖水平迅速提升,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河池市肉羊饲养量达127.68万只,占全区饲养量的37%,排全区第一。

规模化养殖“延链”

5月19日,在养殖本地山羊的都安福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场内新建了一排蓝色彩钢瓦棚的羊圈,数百只大小不等、色彩不一的山羊正津津有味地啃食草料。

“一路走来真不容易。”合作社负责人潘雄军说,他养羊已经10年了,一直坚守养殖本地山羊。此前,由于缺乏经验,加上养殖周期长、见效慢,也曾多次陷入困境,但他始终不放弃。通过不断地自学提升养殖技术,如今,他养殖的山羊不仅肉质香甜、嫩滑爽口,而且销量喜人。

素有“石山王国”之称的都安,种植业既没有优势,也不稳定,养殖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群众养羊有上百年的历史,发展羊产业有基础、有经验。但长期以来,山羊养殖业多处于零散状态,规模小、缺技术、环境差、成活率低,养殖效果欠佳,导致产业难以扩展。为做好都安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工作,都安近两年来安排382万元补助建设8个都安山羊养殖示范场,带动农户养殖。

去年6月,潘雄军成功申报了都安山羊遗传资源保护补助建设项目,获得栏舍补助35万元、种羊补助25万元。“这笔补助真是‘及时雨’,助我进一步扩大了羊场规模,目前存栏约350只本地山羊,发展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潘雄军感慨地说。

都安农业农村局牛羊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石清柏介绍,通过一揽子政策的激励和支持,全县目前共存栏25.2万只本地山羊。

既要传承,更需创新。引进澳寒羊品种发展规模化养殖,是都安推动羊产业快速发展的创新之举。

山羊养殖种苗技术要求_山羊的养殖_山羊养殖技术种苗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镇的澳寒羊养殖基地 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2016年,都安依托山地、牧草、气候等自然资源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引进广西澳都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都公司)发展澳寒羊产业,通过推行“贷羊还羊”“万户万羊”联建联营等模式,大力推进澳寒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这两年,我们探索建设了‘万户万羊’联建联营示范园。”石清柏介绍,“万户万羊”联建联营模式由政府牵头,澳都公司投资建设繁育基地、育肥基地、饲料生产车间、屠宰分割车间等配套设施,并负责羔羊繁育、饲料生产、疫病防治、屠宰加工及市场营销等工作,村民合作社负责羊只饲养育肥。澳寒羊一年出栏两批,出栏后的商品羊由企业统一保价回收,农户每只羊一年可分得200元。

在多种模式的推动下,都安全县澳寒羊产业项目成功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建成了5个“万户万羊”示范园区、19个联建联营示范基地(场)、34家肉羊养殖场,澳寒羊存栏量约18.8万只。

与都安类似的发展路径,2019年初,大化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全国羊业领头企业安徽安欣(涡阳)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入驻,全力打造湖羊产业链。入驻后,公司与农户形成“放母收羔”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模式。4年来,大化的湖羊存栏量从最初的1600只发展到2022年的10多万只。

此外,河池市还以金融助推肉羊产业升级,建立融资扶持和风险化解机制,出台财政贴息、担保等扶持政策,撬动和放大金融资本投资羊产业,已融资近5.2亿元。同时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政策和措施,对养殖基地建设、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良种羊羔等进行补贴,使农民养羊的风险降至最低,收入得到稳固保障。

科技研发“强链”

5月19日,在拉棠村“万户万羊”联建联营示范园,一到中午喂料时间,饲养员就驾驶饲料车进入干净整洁的羊棚,沿着食槽投放颗粒状饲料,小羊便争先恐后地“开饭”了。

这些颗粒状饲料,是澳都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营养膨化颗粒饲料。“2020年3月,我们投了5000万元建设澳寒羊新营养膨化饲料加工厂,配备了国内先进颗粒料全套设备。”澳都公司副总经理李宁宁介绍,2021年7月,加工厂投入使用后,他们还引入专业科研团队开展新饲料研发,推出营养配比均衡的饲料,实现饲料取代草料。

“有了自主研发的饲料,养殖成本终于降下来了,澳寒羊有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李宁宁说。如今,澳都公司可年产膨化大豆、玉米秸秆颗粒饲料20万吨,能满足百万只羊的饲草需求。

产业发展需要产量支撑,更需要创新引领。公司加大技术引进和攻关,开展澳寒羊繁育工作,掌握了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腹腔镜子宫角授精,实现能繁母羊同期发情、同时授精、集中产羔,受孕率90%以上,一胎可产3只,14个月可产2胎。这一技术解决了种源“卡脖子”问题,使都安肉羊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

“我们还与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合作,建立院企合作与技术转化基地,研发出精准营养调控、全生命周期精准饲养模式。”李宁宁说,按照这个饲养模式,每只澳寒羊可培育出高端食材雪花羊肉10斤左右,市价最高可售800元/斤。

近年来,都安通过技术人员攻关、与科研院校合作等多种方式,以繁育和饲料等源头为主攻方向,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力度,使都安肉羊产业保持长足发展。

纵观河池市,以科技推动肉羊产业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全市投入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建立肉制品质量检验检测、牛羊疫病防治等2个实验室,与中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安徽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良种引进、杂交繁育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三产融合“补链”

去毛、剥皮、分割、包装……在都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澳寒羊屠宰加工冷链中心车间,工人们正熟练地在屠宰流水线上进行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李宁宁介绍,这个总投资1.3亿元的冷链中心引进了智能分割系统、全自动屠宰生产线等,确保从原料屠宰源头到分割加工成品全程可追溯,实现基地肉羊统一回收、统一屠宰、统一加工、统一冷藏运送。

除了冷链加工,粮改饲种养模式亦得到快速发展。石清柏介绍,目前都安已在高岭镇、地苏镇创建两个粮改饲种植示范基地,每个示范基地面积1000亩,并在全县19个乡镇建设粮改饲中心加工厂24个,带动粮改饲种植加工。

截至2022年,都安通过土地“小块并大块”,创建2个粮改饲种植千亩示范基地,建设粮改饲中心加工厂24个,粮改饲种植面积5万亩,收贮饲草料16万吨。

在澳寒羊产业的加速推动下,都安在前端推动了粮改饲、牧草加工等农业产业化,在后端带动羊屠宰、深加工、电商物流的发展,形成了从种羊改良、羊羔繁育、育肥到屠宰、加工、冷储、运输、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格局,带动500多人就业,年产值达30亿元。

以都安经验为样本,河池在全市进一步推进养羊与粮改饲种养模式,实施“小块变大块”土地流转,扶持建设饲料饲草加工企业,实现甘蔗尾叶、玉米秸秆、桑枝等高效利用,形成了“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种养结合、又种又养”的种养格局。目前,全市粮改饲面积9.46万亩,收贮饲草料41.2万吨,带动2.12万户农户户均增收1800元。

为进一步扩大羊品牌知名度,河池还成立羊品牌建设和推广专项工作组,积极开展“雪花和羊”“三品一标”“圳品”等认证工作。目前,都安山羊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澳寒羊品牌广西地理标志认证正在申报。

当前羊产业的“触角”正不断延伸。河池推行新型业态“主力销”、广西市场“全面销”、粤桂协作“定向销”、社会组织“助力销”、机关采购“定点销”五大销售模式,成功打开广州、深圳及北方主要城市市场。

去年6月,河池市发布实施《河池市加快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针对全市当前牛羊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10项重点工作支持牛羊产业发展。

乘着政策的“东风”,河池市聚力打造羊产业链。一只羊“牵出”一条产业链,开辟出更广阔的致富空间。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