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只种羊,产崽近70只,种羊羊绒卖了3万多元,一只羊崽长到30斤公司回收是1500元……近日,家住陕西榆林子洲县老君殿镇张家渠村的村民张志清夫妇喜上眉梢,看着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小羊崽,担忧了一年的心终于踏实了,“再累都觉得值得了,半夜睡醒都会笑起来。”张志清的老伴乐呵呵地说:“这条致富路没选错。”

养殖绒山羊利润与成本_养殖绒山羊入门_致富经绒山羊养殖视频

2019年之前,张志清夫妇除了几亩地外,家中经济收益主要靠外出务工和饲养传统山羊。“辛苦一年下来,靠卖点羊肉赚钱,除去人工、饲料,没多少余钱。”张志清回忆,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张志清的大儿子因病因学被识别为贫困户。“儿子身体不好,两个孙子孙女都在上学,家里几乎断了经济来源,我着急。”

2019年,为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方针政策,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依托自身在养殖、加工、生产、销售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企业+贫困户”的方式,想方设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帮助其脱贫致富。

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张志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卖掉了之前饲养的所有山羊,政府补助7万元,他又从亲戚朋友处借了一些钱,在该公司购买了60只白绒山羊作为种羊。“欠了十来万外债,心慌,但我们详细了解了公司收购的方法后,就对这个很有信心。”张志清笑着说,饲养种羊6个月后,2019年6月份,应马安公司以每公斤60元的高价收购羊绒,仅羊绒钱张志清就卖了近3万元。“这钱足够这些羊吃喝拉撒了。”张志清对每笔账都烂熟于心。

产下的近70只羊崽子则成为老俩口的纯收入。张志清说,“等明年羊崽长到30斤公司回收了,这笔钱差不多够还外债,再生崽子就是收入了。”而在整个老君殿镇,像张志清这样会“算账”、养白绒山羊的村民已经占据了总户数的百分之六十。

“白绒山羊已经成为我们老君殿镇脱贫致富的主力军。”老君殿镇党委书记常向前这样说。

据了解,陕西应马安养殖有限公司是中德合资红太集团旗下子公司,公司在张家渠村投资建设了一个3000万元的现代化羊场,羊场建设共占地180亩,现存栏白绒山羊近8000只,全部按照标准化建设,机械化作业,科学化养殖,是子洲县饲养规模最大、饲养技术体系最完整的白绒山羊养殖基地。同时,应马安公司与西农大、榆林学院等院校合作,成功培育出产绒长度45毫米,细度14微米的优质绒山羊,奠定了公司在羊绒行业中的龙头地位。

2017年起,子洲县财政出资为老君殿全镇445户贫困户每户入股一万元到应马安公司,公司每年向每户分红900元,分红周期五年,目前已分红两年。

常向前告诉记者,公司不仅保证羊户的销路,公司还不定期开展培训班,从羊舍建设到种羊选育,从饲料配方到疾病防御,从羔羊培育到成年饲养,使每一户养羊户真正成为养羊的行家里手。“目前,我们镇已经形成了集体+散户的白绒山羊养殖模式,以老君殿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群众通过发展养羊产业脱贫致富。”

此外,应马安公司流转土地3000亩,计划投资3亿元,打造存栏10万只左右的大型养殖基地。

诚招原创文章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