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种植袋模块立体栽培技术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CARS-23-G37);云南主要外销蔬菜绿色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示范(2019ZG001)。

谭海燕等

草莓是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欢的时令水果,草莓冬季种植不仅丰富了冬春鲜食水果市场,提高了农民经济收益,更促进了休闲农业、都市采摘农业的发展。目前草莓栽培主要有土壤栽培、半基质栽培和基质栽培,基质栽培由于产量高,能克服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实现草莓生产的安全、高效,在全国各地都摸索出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模式 。在基质栽培中,主要选用的基质有泥炭、椰糠、珍珠岩、蛭石等,施肥设备主要采用施肥机,肥料为大、中、微量元素配制成的营养液和草莓专用配方肥 。草莓基质栽培在农业观光园区、示范基地和大型种植户中得到较好的应用,但由于立架、施肥设备一次性投入较大,营养液配方复杂,栽培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应用推广受到限制,因此大部分农户仍采用土壤栽培 ,相应带来的草莓产区土壤酸化、盐渍化、营养元素失调、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趋严重,影响了种植户的收益。笔者通过多年试验摸索,总结出一套大棚草莓种植袋模块栽培技术,采用混合有机基质种植袋,与不同的种植袋承载结构组合,立架成本低,安装简单,不受地形限制,不需要专门的施肥设备,实现草莓立架栽培,产量较常规土壤栽培提高 30%以上,生产管理成本较高架基质栽培节约 40%以上,每 667 m2 年纯收入(扣除大棚设施折旧、种苗、基质、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可实现 4 万元以上,更利于在农业生产上推广。

大棚草莓种植袋模块栽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草莓种植区,采用的混合有机基质可就地取材,和单纯使用无机或有机基质相比,混合有机基质不易于酸化和盐化,经消毒后可重复利用。草莓种植袋模块可随意拆装组合,在茬口安排和栽培制度上可以和不同作物进行间套作或轮作。例如采用立架栽培,可在立架下种植绿肥,和草莓实现间套作达到土壤休耕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也可在草莓收获后再种植一季叶菜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种植袋实现限根栽培,可较常规土壤栽培省肥节水,如将肥水回收利用,还能达到化肥零排放的目的。目前该技术在云南省昆明地区示范栽培 6.6 hm2 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立体种植草莓技术视频_立体草莓种植技术_立体种植草莓技术要点

1 草莓种植袋模块制作和立架搭建

1.1 混合有机基质配制

混合有机基质原料易得,可以就地取材,一般采用腐殖土及椰糠、中药渣、珍珠岩、蛭石等有机物和无机原料混配,混合基质要求容重轻,孔隙度大,持水保肥能力强,又能提供作物养分。笔者采用的栽培基质主要为杉木腐殖土、椰糠、珍珠岩按1∶1∶1 混配。混配基质时,可加入一定量的肥料,可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三元复合肥(15∶15∶15),按每立方米基质有机肥 5 kg、复合肥 0.5 kg 的量均匀混入。

1.2 种植袋模块制作

采用直径 22~25 cm、厚度为 0.03~0.05 cm 的银黑双色筒形膜,裁切成长 80 cm 或 120 cm 的筒状,装入上述栽培基质封住端口成为草莓种植袋模块。80 cm 长的种植袋模块可种植 2 行草莓,每行5 株,每个种植袋模块种植 10 株;120 cm 长的每行种植 7 株,每个种植袋模块种植 14 株。草莓种植袋模块可以放在高架上,也可以放在起垄的地面上,摆放连接成行(图版 1)。

1.3 立架的建设

视大棚结构和栽培高度需求,可用钢管、竹子、空心砖等搭成支架,上面铺设 40 cm 宽石棉瓦或专用种植袋托槽承栽种植袋,石棉瓦和种植袋之间利用凹槽排水,并铺设地膜等承接多余肥水,可回收处理再利用。支架排列依地形可排成单列、双列或三列,三列一组高低错开成品字形,列间距 60~70cm,按照株距 16 cm 进行计算,每 667 m

2 可种植草

莓 8 000~12 000 株。

2 铺设滴管及定植

选用管径为 1.6 mm、滴孔间距 10 cm、滴孔直径 0.2 mm、滴水流量为 1.5~2.0 L/h 的滴管穿入种植袋中,再将滴管接到主管上。定植前用滴管灌水将基质浸湿,种植袋下方打孔排出多余水分,待晴天种植。种植时按照每袋 10 株或 14 株要求,均匀种成双行,定植在滴管旁,定植后浇足定根水。云南省昆明地区可于 7 月下旬至 8 月中旬定植,可选择‘京藏香’‘隋珠’‘圣诞红’‘妙香’‘章姬’等短日照草莓品种。

3 定植后田间管理

3.1 水肥管理

当缓苗后幼苗展开 2 片叶后,可使用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肥(20-20-20),按每 667 m2 每天 0.6~0.8 kg 的量,0.1%~0.2%浓度间隔 3~5 d 滴入草莓种植袋,促根发叶。开花结果期,高钾型和平衡型水溶肥交错使用,按每 667 m2每天 0.8~1.0 kg 的量,0.2%~0.3%浓度间隔 2~3 d 滴入草莓种植袋,冬春季气温低时可间隔长些,量可酌减。开花结果期可叶面喷施 0.3%磷酸二氢钾溶液,以提高坐果率,改善果实品质。在生产过程中,应适量补充钙、镁及微量元素促进养分平衡,可选用中、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或单质肥料,随水滴入或进行叶面喷施,每隔 10~15 d 喷 1 次,也可补充适量氨基酸、腐殖酸水溶肥等,增加作物抗性和提高果实品质等。

草莓生长过程中应根据草莓生长不同阶段适时供水,缓苗后苗期种植袋内水分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 70%为宜,适当干燥促进生根;开花期需水较大,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 80%;果实采收前 2~3 d可适当控水,提高果实品质。在水分管理过程中应视天气情况,晴天每天滴水 1 次,阴雨天每 2~3 d滴水 1 次,每次滴至有水渗出为止。

3.2 控制适宜的温度

草莓适宜生长的温度白天为 20~23 ℃,夜间保持 5 ℃以上,草莓植株具有一定耐寒性,在昆明地区露地可以安全越冬。当气温降到 0 ℃以下时,为促进草莓生长,也可在大棚内加盖小棚提高气温,如棚内温度在 25 ℃以上则要进行通风降温。

3.3 摘叶及疏果

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植株下部老叶和多余匍匐茎,以改善光照、通风条件,减少病虫危害。摘除花序中弱小、畸形及高级次花果,每个花序可选留5~8 个果,可提高果实品质和整齐度。

4 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草莓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等病害及红蜘蛛、蚜虫、蓟马等虫害,应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加强光、温、水、肥、气管理,创造适于草莓生长的环境,提高其抗病能力,并利用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措施,确保产品安全。

4.1 白粉病

白粉病是大棚内发生普遍并反复侵染的病害,低于 5 ℃和高于 35 ℃时不易发生。应选用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植株衰弱或徒长,注意通风换气,避免棚内多湿和异常干燥。草莓苗期可以进行提前预防,选择代森锰锌喷雾,发病时采用醚菌酯、乙嘧酚、腈菌唑交替使用。

4.2 灰霉病

低温多湿通风不良时易发生灰霉病,应防止棚内多湿、避免过度施用高氮肥、控制植株过密和徒长、保持棚内通风良好。药剂防治可用多抗霉素、腐霉利等,每隔 7 d 喷 1 次,连喷 2~3 次。阴雨天可选用腐霉利烟剂或百菌清烟剂密闭烟熏。

4.3 炭疽病

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代森锰锌喷施,或用波尔多液全面喷洒,防止病害蔓延。

4.4 红蜘蛛

高温干燥利于诱发红蜘蛛大量增殖,应及早防治,及时浇水,摘除病叶和枯叶,减少虫源传播。药剂防治可选择阿维菌素、唑螨酯、丁醚脲、克螨特等交替喷雾,每隔 7 d 喷 1 次。

4.5 蚜虫

及时摘除老叶,消灭杂草。设置黄板诱杀。药剂防治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

4.6 蓟马

及时摘除老叶,消灭杂草。设置蓝板诱杀。药剂防治可喷施吡虫啉、啶虫脒或乙基多杀菌素等。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