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鲜出炉的一个研究,描述了一个新种,江西大鲵

大鲵养殖技术_养殖大鲵技术要求_大鲵养殖户

这次被定的新种:江西大鲵

在几年前的学界,人们普遍认为大鲵属只有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与日本大鲵(Andrias japonicus)这么两种,而我国早在2000年左右就攻破了大鲵的人工繁殖技术,并且不断的从养殖场放生,以此来给野生大鲵种群回血。

养殖大鲵技术要求_大鲵养殖户_大鲵养殖技术

2002年开始,我国在东南部各省市放流了超过28万尾大鲵

后来人们回过味儿来了,两栖动物的生长发育高度依赖水源地,而且大鲵活动能力也不强,不太可能拖家带口跋山涉水的迁徙,那么有没有可能我国各地的大鲵其实不太一样呢?

结果在18年左右,从基因和遗传领域的研究出来了,显示目前我国的“中国大鲵”至少包括了5-7个独立种。

而且它们之间没有生殖隔离。说人话就是,这几种大鲵,长得差不多,彼此也都能互相搞来搞去还能正常产卵。

这下研究人员直接傻眼,因为过去将近二十年我们国家对大鲵的保护政策,完全没考虑过这一群娃娃鱼可能还是不一样的物种

too late bro, too late.....

这样下来,直接的后果就是,事实上的基因污染,已经发生了。

大鲵养殖技术_大鲵养殖户_养殖大鲵技术要求

基因层面的研究显示“中国大鲵”存在7个独立演化支系

这下大鲵的保护一下子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首先基因污染已经发生,然后以往通过人工放流来给野生大鲵回血的策略得暂停,人工的全是杂交的,已经不适合放归野外当野生动物了。

大鲵养殖户_养殖大鲵技术要求_大鲵养殖技术

江西大鲵的生境,大鲵一般对环境的要求都比较高

另外一方面它们的栖息地在被破坏,数量在下降,而它们自身的繁殖能力也不强,需要的生长环境还挑剔,指望它们自己来恢复种群数量,太慢了。

这就是目前大鲵保护工作面临的现状。

而我国对大鲵的研究还不透彻,从意识到“中国大鲵”可能存在多个种这件事还没几年,

那目前寻找到未受到杂交污染的大鲵原生种群,进而确定各物种的分布和濒危状况,对我国接下来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娃娃鱼”,还是有意义的。

要保护它,起码要先去研究,了解它。

参考:

《中国大鲵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Discovery of a wild, genetically pure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creates new conservation opportunities 》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