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万千“逆行者”中的一员

他们,身着白衣,心有锦缎,穿梭在生死之间

无论是报名驰援武汉的“沙场点兵”

还是在防控境外输入的“前沿阵地”

亦或是与风险同在的“隔离站点”

还是在驰援兄弟城市的“流动取样”

亦或是在风险无处不在的“发热哨点”

还是在“生命时速”的急诊救治;

亦或是在风险分流的“预检分诊”

还是在默默支撑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的每个角落

都有他们最美的身影

他们是

延庆区医院优秀医师光荣榜

感染性疾病科--宋素莉 呼吸科--吴国霞 中西医结合--杨长明

肿瘤科--杜保山 神经内科--韩骐 中西医结合--贺英华

急诊--王国栋 体检中心--卢光辉 ICU--祁向东

心胸外科--方园林 心内科--杨丽 消化内分泌科--孟伶宇

肾内科--吴艳强 骨科--张晓光 耳鼻喉科--栾宁

优秀医师 宋素莉

宋素莉,是一名呼吸内科高年资医师。2019年12月,新冠疫情向中华大地蔓延,她第一批报名支援发热门诊。作为医生组组长,带领5名医生,进入刚刚建成的隔离病房。从无到有、克服种种困难,逐步完善各种流程,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抗疫任务,2月初临危受命成为感染疾病科副主任。疫情期间,她充分发挥在呼吸方面的优势,为病人排忧解难,为下级医师提出正确合理的治疗意见。

随着北京首例本土病例确诊,形式再次严峻起来。宋素莉带领科室医护严格执行国家及卫健委各种方针政策,对所有发热患者严格执行1+3检查,充分发挥发热门诊的探头作用。尽管无法与家人团聚,手机也经常在夜间响起,但她无怨无悔,与同事一起坚守一线,她坚信,我们终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

优秀医师 吴国霞

吴国霞,主任医师,现任呼吸科主任,院级学科带头人,延庆区卫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新冠肺炎防控院级专家组副组长,首都医科大学讲师,呼吸学组教学组长。

她刻苦钻研临床业务知识,对呼吸科常见病及危重症的诊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与院级危重症疾病的救治。

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她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密切关注疫情动态,24小时待命,随叫随到,参与每次病例的排查讨论与确诊,会诊常常持续到深夜。次日,依然坚守24小时的三线值班、大查房、急诊及病房的危重疑难患者抢救。按照全院统筹安排,将呼吸科与中西医结合科合并扩充床位,满足呼吸道疾病患者住院需求,做到医务人员零感染。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管理,秋冬季节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吴国霞将带领科室一班人发挥专业特色,专科治疗优势,更好的服务患者。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

优秀医师 杨长明

杨长明,主任医师,现任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2020年2月因疫情需要,启用我院发热隔离病房。作为曾经战斗在抗击“非典”防控一线的医生,17年后再次临危受命担任发热隔离病房主任,带领医护人员冲到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他24小时值班随时待命,完成隔离病房工作制度、职责及流程,强忍着腰椎间盘突出、过敏性鼻炎等病痛折磨,坚持每天做关键环节监督检查。带领医疗团队研究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心理疏导和中西医结合辩证论治,治愈了一名无症状感染者,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

3月22日,他担任湖北籍返延人员隔离点站长,不顾左侧小腿肌腱拉伤疼痛冲在一线,带领医学观察组从建制度、职责和流程开始,手把手教医疗团队防护、消杀、医疗防护物资准备;组建服务团队、接待隔离人员,圆满完成任务。他用责任和担当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为延庆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

优秀医师 杜保山

杜保山,肿瘤科主治医师,先后在神经内科、消化科、呼吸科、心内科、肿瘤内科工作17年。

工作中,他作为一名中医药大学生,刻苦钻研业务,利用休息时间温习中医知识,并将中医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为肿瘤科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提高诊疗效果、减轻痛苦。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主动请缨到发热门诊工作。经过培训,当天晚上,需要1名医生上夜班,他主动承担了晚上的夜班工作。

在这一个多月中,家里的两个孩子都交给了老人照看,他的爱人一直在急诊发热预检分诊工作,还报名去驰援湖北。

“我深知新冠疫情具有严重性和危险性,但是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觉得有义务冲在前。身着白衣,我就要不辱使命!”杜保山坚定地表示,并努力为人民做好服务。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

优秀医师 韩骐

韩骐,农工党党员,神经内科主治医师,200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

临床工作中,他认真工作,耐心为患者诊疗服务。多次参加医院的紧急医疗保障任务;教学科研方面,他积极参与乡村医生及“3+2”学生的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任务,发表论文4篇。与北医三院合作完成市级科研项目,作为项目负责人成功申报2020 年首都医科大学课题,并作为主要参与人申报和完成2019年首都医科大学教学项目。

当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疫情随之爆发,作为临床一线医生,他第一梯队支援发热门诊,负责疑似病例的筛查和留观病房病人的管理。2020年1月23日,随着我区第一例确诊病例的出现,与发热门诊团队紧急进入战斗状态,在发热门诊坚持工作1个月,圆满完成任务。

“经过这场疫情的洗礼,有科领导的鼓励和同事的支持,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完成本职工作,积极参与医院的各项保障任务。”韩琪表示。

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

优秀医师 贺英华

贺英华,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毕业于中医药大学。

思想上,遵守行纪行规,响应党的号召,在医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科室事物中发挥带头作用。

工作中,她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注重发挥中医药特色,协助科主任开展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及治疗,做到中西医并重,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注意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秉持医者仁心,把患者安危放在第一位,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善于沟通,认真仔细查看每一位病人,掌握病情变化,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她不顾个人安危,第一时间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参与到抗“疫”一线的斗争中。三个月的时间,她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顾不上关心年迈的老人,直到疫情形势好转,才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但相对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来说,她认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

优秀医师 王国栋

王国栋,急诊科副主任医师,从医已经25年。

2019年圆满完成了历时162天的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医疗保障任务,面对2020年突然来袭的新冠疫情,有着2003抗“非典”经验的他积极学习,向大家传授防控经验,培训新冠肺炎诊疗标准,掌握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诊断标准;作为二线,他每天负责患者收住院之前的筛查工作,对可疑患者及时汇报专家组会诊,及时排除新冠肺炎,避免院内感染。

防控同时,加强疫情期间对危重患者的救治,期间一位中年女性因呼吸困难来急诊,突发心脏骤停,他立即组织抢救,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经过治疗患者神志转清,临床考虑为肺栓塞,立即带患者查肺CT造影,明确后溶栓、患者随即转危为安,送来一面锦旗表示感谢。

作为急诊内科二线,遇到危重患者,他都积极努力抢救患者,哪怕有一线希望也尽百分百的努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救死扶伤,就是医者担当。

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

优秀医师 卢光辉

卢光辉,体检中心医生,2003年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至今工作17年。

面对疫情,他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大年初七开始在医院预检分诊工作。3月22日,到新华集中医学观察点,100多个日夜的工作,共计接收医学观察人员892人。作为医学观察点组长,他主要是负责医疗组日常工作和信息联络。带领医疗组完成隔离人员的医学观察,日常消毒,信息采集整理,对工作人员的防护培训和监督;遇到人员多时,他经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防护是第一位的,保护好身边的人就是保护好自己”他经常告诉身边的同事们,“一是提前预案准备充分,二是真心相待专业护航。”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上下一心、团结合作,不辱使命,即圆满完成医学观察点各项任务,又确保了医护人员零感染。

“疫情不退、我不退,随时听从组织召唤。”这就是他们的郑重承诺!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

优秀医师 祁向东

祁向东,副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兼急诊外科副主任,院级抗击新冠疫情医疗专家组成员,延庆区医疗专家组成员。

面对新冠疫情,他每天24小时坚守,随时组织现场会诊和微信网络会诊。2月5日,发热门诊接诊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专家组连夜组织会诊,安排患者在发热门诊住院。他组织协调科里的呼吸机、安排ICU的护士进行专科护理,作为重症专家提供24小时会诊,给予全天候的支持;北京新发地疫情来袭,从北京天坛医院转回脑出血的危重患者,为避免和降低全院交叉感染的风险,连夜组织成立ICU医疗护理抢救小组,并携带急救机器设备,到医疗专区对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直到患者核酸结果出来后,转入ICU病房。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危重症救治。他带领全体医护人员开展PICCO监测,与心血管中心一起成功的救治了多名因心梗而猝死的患者,同时在科室普及床旁血液净化,床旁气管镜治疗等。

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

优秀医师 方园林

方园林, 中共党员,心胸血管外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18年。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他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积极收治病人,参与手术、院内会诊等工作,多次获得院内危急重症抢救病例一等奖,多次获得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6篇医学论文在医学杂志上发表;教学工作中,他重视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重视对实习医师的培养工作。

抗击新冠疫情他积极参与,认真做好病人的排查工作,积极申请到抗疫一线,圆满完成支援丰台核酸采集任务。

积极主动,参与医疗服务,2019年圆满完成8次高山滑雪医疗保障工作,

同时参与世园会闭幕式医疗保障、多次参加院外义诊、对口支援、院外会诊、社区培训等工作,多次参加医院党员先锋岗工作。

日常工作中,真情沟通,暖心服务患者,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耐心细致为患者服务,多年无差错发生,多次收到锦旗及12320电话表扬,2019年度荣获“优质服务之星”称号。

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

优秀医师 杨丽

杨丽,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请缨加入抗击疫情狙击战。

在等待奔赴战场的日子里,他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职工作。一天,刚下夜班的他,紧接着1台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5台PCI手术,写完最后一份手术记录已是凌晨4点,不知不觉竟已连续工作将近48小时。虽已累到疲惫不堪,但看到病人转危为安,一切都值得。

北京新发地市场疫情再起,他再次请命投入到发热门诊。烈日炎炎,身着密不透风的“战袍”,忍受着高温与脱水,挑战着身体的极限与疫情殊死搏斗。隔离期间不能照顾年幼的孩子,就连远在家乡的父亲突发脑血管疾病住院,也没有到父亲身旁尽孝,只能电话里安慰母亲,祈祷老人早日康复。

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他重返工作岗位,继续做一名与生命赛跑的心内科医生。

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

优秀医师 孟伶宇

孟伶宇,消化内分泌科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现在读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

他对业务追求孜孜不倦,已经熟练掌握消化内镜的三、四级手术,在院内率先开展经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近百例。

新冠的病毒肆虐,他率先请缨支援医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成为守护全区人民健康“逆行者”。他仔细、认真的接诊每一个患者,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外加隔离衣、护目镜,连续工作6小时,每次下班后他的护目镜内壁都布满了小水滴;摘下口罩,面颊及鼻梁都是深深的压痕;脱去防护服,上衣都被汗水浸湿。面对病情恶化、需要气管插管的患者,他全然不顾自己安危,保护同事,自己为患者完成气管插管、挽救患者生命。

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表现出过硬的政治觉悟,将共产党员的先进精神融入至医疗工作中,受到院内同行的肯定及我区患者的广泛好评。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

优秀医师 吴艳强

吴艳强,肾内科主治医师,从医14年。他始终勤勤恳恳,不仅在常见多发病的诊治上有丰富的经验,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及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和治疗上也有独到的建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特殊的双医家庭、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他毅然选择舍小家,为大家,主动请缨,积极参加一线抗疫工作。北京新发地疫情爆发,他到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支援45天,特殊时期,封闭式管理,吃住在单位。炎热的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没有活动就开始汗流浃背,在尿路结石反复发作的情况下,他仍然带病坚守岗位,在抗击新冠的一线岗位积极奋战,践初心、担使命,不负韶华。

日常工作中,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多次为急诊患者垫付医药费用,细心耐心的服务多次得到患者赠送的锦旗及电话表扬,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疫情工作经验总结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

优秀医师 张晓光

张晓光,骨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市区县级学科骨干,主要专业是创伤骨科和运动医学专业。

工作中,他兢兢业业,踏踏实实,把解除患者的伤痛,使患者恢复到最佳状态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特别是在关节运动损伤方面,积极开展了关节镜手术技术治疗关节及运动医学方面的疾病,使医院在运动医学关节镜治疗方面走在了北京区级医院的前列,为冬奥会的运动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延庆区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一项,发明专利一项。

新冠疫情爆发,他积极参与防控任务,主动申请到防控一线工作。在科室,防控疫情救治患者两不误,既要积极治疗患者,使患者满意,又要严格排查,决不漏掉一丝一毫。

“今生作为一名医者,我无怨无悔,我注定得担负起一名医生的责任,为人民健康义不容辞。”张晓光说。

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

优秀医师 栾宁

栾宁,耳鼻喉科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毕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临危受命,担任某医学观察点站长职务,为 2批次共88名隔离人员提高医疗服务,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献出自己的力量。

临床工作中,她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始终谨记“健康所系,生命相 托”的誓言,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多次参加各类培训班,不断提升自己,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科研方面,参与北京市科学技术推广项目一项,我院服务创新项目一项,区县级继续教育项目二项,市级继续教育项目三项,参与首都医科大学校内教育课题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参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试题导航»一部;参加义诊活动及科普讲座,得到好评。

“踏实做人,端正行医,怀一份真诚与执着!”这就是她对医疗事业的热爱。

疫情期间优质工作经验_疫情优质经验期间工作方案_疫情工作经验总结

(宣传科统稿)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