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巴彦淖尔3月1日消息(记者魏全民)从当初的“负债累累”到如今的肉牛满圈、新房宽敞明亮,从“因病致贫”的脱贫户到当地增收致富的“好典型”,在养牛致富这条路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格日楚鲁村村民张爱东乘着石哈河镇牛产业乡村振兴的东风,收获了幸福美好新生活。

张爱东家喜迎小牛犊(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张爱东家喜迎小牛犊(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2018年,在石哈河镇党委政府的鼓励和帮助下,外出打工的张爱东决定返乡创业,在村“两委”的帮助下,他申请到了牛棚补贴和小额信贷等资金,镇养牛协会利用“八统一”模式为他提供无偿支持。有了这些帮助,他的腰板硬了起来,开始养殖良种肉牛—西门塔尔牛。

张爱东初次养殖20头牛,次年出栏了15头,让当时的张爱东小“发”了一笔,收入达到了10万元。这一次的成功给张爱东增加了不少底气,他继续埋头苦干,到2020年肉牛出栏数达到了45头左右,纯收入达到了30万元。如今,张爱东家有存栏肉牛180余头,年收入超过了50万元。

张爱东家的肉牛(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张爱东家的肉牛(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自从张爱东养牛脱贫致富后,他还一直带领着村里其他农户养牛,把自己学回来的养殖技术无偿地教授其他养殖户。“我们家牛有什么饲养上的问题还总是请爱东去看看,他也经常抽空去瞧别人家的牛,发现问题就会给一些建议。”陪同的格日楚鲁村支书陶永花说。

洒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幸福。曾经受到石哈河镇肉牛养殖协会帮扶起来的张爱东,如今在大家的推选下已经成为肉牛养殖协会的副会长,站在张爱东门外,看着崭新的房屋、整齐的库房和满圈让张爱东“牛”起来的肉牛,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乡村振兴的风吹到了勤劳人的家中”。

张爱东和他的牛(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张爱东和他的牛(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在石哈河镇,牛产业成为重点培养的产业之一,肉牛养殖协会和养殖园区的建立让全镇养牛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协会的带领下像张爱东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抱团取暖,共同致富。全镇肉牛存栏数从2018年仅有的1550头到现在存栏18000头,这是石哈河镇在肉牛养殖道路上探索出的“政府主导、龙头带动、协会组织、群众参与”和“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彰显出的显著优势。

石哈河镇肉牛养殖园区(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石哈河镇肉牛养殖园区(央广网发 孙晓弘 摄)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石哈河镇牢牢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依托肉牛养殖协会,实行肉牛集中托养育肥项目,大力推动牛产业发展成为致富增收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同时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扶持。2023年先后在白音厂汗村、石哈河村建设肉牛养殖园区,这是该镇在推进肉牛养殖向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转型升级中又迈出的坚实一步,进一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村集体经济“牛”起来,乡村振兴“活”起来,农牧民群众“富”起来的发展新画卷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