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对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进一步明确做好“土特产”文章。西和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深挖“土”字号农产品,做优“特”字品牌,放大“产”字效益,做大做强“土特产”文章,推进农业产业增质增效,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中央致富频道_致富经中央_中央致富经在哪个频道

说起当地的土特产,西和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道地中药材“半夏”。西和被誉为“中国半夏之乡”,这里的半夏不仅是陇药十大名贵药材之一,更是当地群众摸索出的“致富良方”。五年前,十里镇十里村村民任帅种了十五亩半夏,这也成了这几年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

相较于陇南其它地区,西和县气温偏低,半夏的种植期还需要等上一阵。过去,这段时间是家里人最清闲的时间,而现在,任帅每天一大早就出门了。

全国最大的单品种半夏饮片生产线,就在任帅上班的这家中药材加工厂。

专业的科研团队和先进的技术,让半夏在这里完美转身,制成饮片向全国销售,开发出其更大的经济价值,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实现在县域内就业,推动乡村产业再升级。截至2022年底,西和县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建成中药材产业标准化生产基地115个,依托中药材发展合作社111家,带动农户7100余户。

致富经中央_中央致富频道_中央致富经在哪个频道

做好“土特产”里的“特”,就得先打出特色招牌。西和县河坝镇鱼山村的这家食用菌合作社,就打出了一块“独一份 特别特”的“金字招牌”。这里是西和规模最大、技术最为成熟的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之一,2021年,合作社又新建了两座占地514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说起这两座连栋大棚,合作社负责人难掩骄傲。

有了科技的加持,菌棒出菇速度更快,产出更多,需要的产业工人自然也就更多了。合作社的“配股分红 社内务工 入股分红 土地流转”四种增收模式,为295名社员进一步拓宽了稳定增收的渠道。

现在,鱼山村的菌菇名气越来越大,品牌效应正在为乡村产业添砖加瓦。“土特产”走出大山,“一村一品”更具特色。销路好了,产业工人干劲也就更足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有更多“真金白银”的收获,让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因此,做好“土特产”的“产”字文章,就要延伸富民链条。记者在何坝镇的一家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发现了一个特别之处,这里的实验室里,并非专业的科研人员,而全是当地的村民。

进大学、进农科院学习进修,不仅圆了这些村民的“大学梦”,更鼓足了他们靠技术和知识吃饭的底气。比起物质条件的改变,村民们更欣喜这样的变化。

大地回暖,万物复苏,春耕也正式拉开序幕。这段时间,合作社的种子储藏库里最是忙碌。

中央致富频道_致富经中央_中央致富经在哪个频道

西和的土特产里,农家粉条一定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粉条的制作工序繁杂,受季节限制很大,所以,很多农户做粉条也只为满足自家的餐桌,很难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为延伸马铃薯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2022年,合作社建起了粉条加工厂,引进目前全国最先进的粉条加工技术,建成日生产5吨粉条的流水线,马铃薯种植培育开始向马铃薯产品研发转变。

产业链的延长,让这道美味实现了量产,也有了安全保障,食客们能吃得更安心、更放心。

中央致富频道_中央致富经在哪个频道_致富经中央

盘活“土特产”,激活乡村振兴“一江春水”。西和县立足山地条件,做好特字文章,打造区域品牌,仅何坝镇,依托特色产业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有154家,半夏种植面积30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5万亩,打造的中药材马铃薯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聚合效益日益壮大,收入渠道变得多元,致富的口袋越来越鼓。一个个乡镇村庄正在不断释放活力,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您感受到小乡村释放出的满满活力了吗?这个春天最美的景色,就在陇原儿女热火朝天的干劲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我省作为农业大省,正在做好“土特产”文章,提升乡村产业竞争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这样的变化,才是乡亲们最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文由转载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