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付明 通讯员 张文泽
“你看,这是丹桂,我买的小苗一棵就45元,再长大一点就可以卖到四五百元;这是油松,大棵的要卖两三万元;这边的中华石楠,大点的也都在万元以上;这七叶树每棵也值3000多元。就俺现在种植的品种有十几种,现在市场上风景树的销路很旺,前景很好。”5月4日,嗅觉敏锐的王庆锋指着眼前上百亩的“摇钱树”,兴奋地对笔者说,他已经嗅到了苗木市场风景树里蕴藏的无限商机。
王庆锋,平舆县李屯镇位楼村的一个农民。他通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潜心培育,在苗木种植上已经闯出了一条新的致富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初遇苗木,心生希望;勇乘政策之风,敢抓机遇,使他看到了苗木市场的光明前景。
不断摸索 出游遇商机
在没有涉足苗木之前,王庆锋在致富路上也一直摸索着、思索着,跟人合伙收过粮食但没有赚到钱。在2000年一次偶然去鄢陵游玩时,王庆锋看到,人家的城市绿化得恁好,树啊花啊都恁漂亮,回头咱不能种吗?机遇往往偏爱有思想的人,这时恰巧政府开始鼓励村民种植苗木,王庆锋心想,这国家都支持了,应该错不了。
说干就干,王庆锋准备包地种树。2000年初,村里人流行外出打工,村里面撂荒的土地很多,30亩土地很快纳入自己的麾下。用农村的话来讲,戏台子搭起来了,就看你怎么唱了。资金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王庆锋总算是渡过了难关。一切准备就绪,王庆锋在苗木地里一干就是三年。辛勤的汗水到了第三个年头才开始看到了希望,王庆锋已经知道他的苗木已经是前途无量了。到了2006年,也就是种植的第六个年头,勤劳和坚持的汗水终于浇开了幸福之花。这一年的“摇钱树”只卖了一小部分,就赚了近50万元了。“想着自己把本都捞回来了,还大赚了一笔,那会儿做梦都是在笑哩。”尝到甜头的他又把赚来的钱投入苗木的种植上,并且以每年二三百亩的速度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到2008年底,王庆锋的苗木种植面积已经超过了1000亩,年收入三五百万元已是轻轻松松。
把脉市场 选种是关键
在王庆锋开始种植苗木以后的两三年里,村里人看到王庆锋他在苗木上淘到了金,也纷纷跟风种植。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家,但坚持到最后,做大做强的也就屈指可数了,王庆锋算是其中一个。大浪淘沙,能者胜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必须要摸准市场的脉搏,方能成为驾驭市场的弄潮儿。
2007年,村里面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砍树现象。从育种、培苗到看护,辛辛苦苦了三四年的“摇钱树”眼看就要变钱了,为什么要砍掉呢?“市场上需求的是椤木石楠、七叶树这些品种,可是大家地里种的都是马褂树,品种不对路,没人要,又不能换钱,留在地里占地方,还不如砍了。”王庆锋说起来心里就痛惜,因为在种植上选错了品种,这一年不仅砍掉了许多“血汗树”,也把大部分人的种树积极性砍掉了。“那两年刚好又赶上农作物收购价格提高,好多家就不再种树了,开始改种小麦、花生和玉米了。”
为了能够把脉瞬息万变的市场,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智囊团。为此,王庆锋开始每天上网充电学习,查找有关苗木修剪、施药、防虫等相关技术。他还高薪聘请北京、天津、郑州等地的林业专家,结合市场规律,培育并选出前景广阔的种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底,在结合市场规律的前提下,王庆锋育苗的红枫、百日红在市场上销路一路高歌。在销售旺季,不到一个月,仅百日红,他就售出30多万株,轻松捞金60余万元。
家庭农场 前途很光明
2013年,响应国家号召,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王庆锋申办了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为平台,以苗木种植为特色,他搞起了综合产业。王庆锋在保持苗木种植面积1000亩的前提下,又扩充300亩土地用来种植红薯、花生、玉米等周期短、见效快的农作物,并建起了蔬菜大棚,用来维持资金的周转。他注册绿缘商标,成立合作社,对红薯、花生、玉米等农产品进行加工再生产,扩大自己产品的销路。不仅如此,他还成立工程队,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承包绿化工程,这不仅拓宽了苗木的销路,还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益。
要有事业信心 坚持是秘诀
当被问及成功的秘诀时,王庆锋笑了笑说:“十几年来,也没啥大的野心,就是踏实干,坚持干,就过来了”。截至目前,王庆锋已经有1000多亩苗木、200多名工人跟着他干。对一些脑瓜子灵活的年轻人,他每年都会自掏腰包让他们到鄢陵、沭阳等地学习苗木培育手艺,学成回来后还鼓励他们单干。在他的农场里,笔者看到,一些年龄大些的长辈也在拿着铁锹忙着封土。“那些年纪大点的老头老太太们外出打工,人家不要。在我这干点杂活,我一天也给他们开五六十块的工钱,活也不累,这方圆几个村子里的人都愿意到我这干。一些需要技术的,比如起树、移树的活,一天的工钱可以开到160元。”王庆锋还积极鼓励周围村民种植苗木。“他们种树也不用担心选错种,跟着我种就行,我还给他们提供技术。卖的时候,我联系买主,并且先收购他们种的。”这两年,在王庆锋的带领下,村里散户们的苗木种植面积也已经有七八百亩。“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伙都富了,那才是真富,才是小康!”王庆锋说。